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活动。在会议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周海兵就民生工作如何应对新的需求与期待等问题进行了回应。他指出,双一流高校和优质普通高中不断扩展招生名额,从而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图片来源:国新网)
周海兵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7项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在20项核心指标中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比重,创下了历次五年规划中的新高。发改委以此为抓手,不断推动社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既有力度又充满温情、切实可行的民生政策,从而持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首先,筑牢民生根基,不断强化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工作。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1200万以上,为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2.2%、29%和48.8%,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也进一步得到缩小。
二是针对民众的实际需求,积极促进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普及,让这些惠及每一个公民。我国已建成并持续强化全球最大的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网络,确保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到了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也超过了14年。每千人中执业医师的数量由2.9人上升至3.6人。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发改委出台了并持续优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致力于确保民众能够公平地享受到涵盖81项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三,针对民众的迫切需求,加大力度解决群众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诸如“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以及优秀的普通高中,不断扩展招生规模,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优质的医疗资源也在加快扩展和下沉,区域分布更加均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进度加快,并已开始发挥其作用,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新增402种药品至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使得医保跨省结算流程更为简便。同时,我们正迅速推进高品质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比例已上升至64.6%。此外,在300多个地级市及人口众多的县份,我们已建立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让更多民众能够负担得起、安心托付。
周海兵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造福民众为核心价值追求,致力于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确保并提升民众福祉,着力解决民众的迫切需求和困难,切实做好民生工作,确保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公正地惠及所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