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现在心里乱糟糟,感觉自己完全被老美算计!
美国对诸如英国、加拿大等盟友国家的关税仅10%,然而面对越南,却骤升至20%,更别提若产品途经越南转运至美国,还需额外支付高达40%的关税。
这显然是专门对越南采取的措施。正是因为越南在近几年承接了大量由中国转移的制造业,从而成为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中间枢纽。
美国若从我国进口玩具,需缴纳高达25%的关税,然而众多企业选择将生产线迁移至越南,完成组装后再将产品出口至美国,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减轻税收负担。然而,美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指责越南“产地欺诈”,不仅大幅上调关税,还彻底封堵了转口贸易的途径。
设想一下,越南的本土制造业原本就对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有着极大依赖,而今美国此举,使得越南企业面临两难境地:要么自行承担高额关税,导致利润大幅缩减;要么提升产品售价,然而美国消费者却可能转而购买墨西哥或印度的同类产品。
第二件事尤为令人不快:美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然而越南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却遭遇了一道道高额关税的壁垒。
以美国大豆、玉米、智能手机零部件为例,它们进入越南时,关税全免;然而,当越南的咖啡、虾制品、运动鞋抵达美国市场,所面临的关税却从15%低至30%不等。
2023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800亿美元,这个数字看似光鲜,实则背后是“虚胖”——美国企业在越南设立工厂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出口回美国,而利润的大部分则被美国公司收入囊中,越南仅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遗憾的是,越南国内的产业链尚不健全,以生产运动鞋为例,鞋面材料有60%需从中国进口,鞋底橡胶则有30%依赖泰国供应,成品鞋在越南进行组装,尽管如此,出口至美国时,却常常遭遇美国海关的“规避关税”指控,导致额外征收高达40%的关税。
经过一番尝试,越南的商家们意识到:尽管辛勤劳作一年,所获利润尚不足以支付给美国政府的那笔税款,因此不如干脆关闭工厂,让产品通过其他途径避开越南。目前,已有不少中国企业选择绕越南而行,直接在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虽然这样做成本有所增加,但至少可以避免受到美国政府的过度盘剥。
美国的关税政策始终秉持“美国至上”的原则,越南曾误以为通过选择一方站队可以获得利益,却未曾料到最终竟沦为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牺牲者。
越南目前只能默默忍受,要么坚决抵制高额关税,眼睁睁看着企业破产、员工失业;要么完全依赖美国,将经济命脉拱手相让,从此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