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常常对教师说:“把我的孩子托付给你,我便能安心。”然而,设想一下,若一个班上有几十名学生,教师是否能够整天只关注你家的孩子呢?
有些父母,热衷于将子女送往各式各样的补习机构。他们自己既要忙于生计,又要费心教育子女。为何如此辛劳,却依然难以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呢?
在网上浏览时,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深感触动的观点:许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竟然将教育的步骤完全颠倒了!
身为二胎的母亲,我在阅读该回答后,亦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审视。究竟在哪些环节出现了纰漏呢?或许,以下这三个方面,能够为你提供些许启示。
× 把赚钱放在第一位
《开学第一课》里,董卿曾言:“育子过程中,若你只顾着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待孩子成年后,你辛勤劳作半生积累的财富,可能抵不过他一年间的挥霍。”
刘丽家的房门常被外卖小哥敲开,由于夫妻俩忙于经营生意,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回家为儿子小辰准备餐食。因此,中午和晚上他们大多选择订购外卖,让孩子独自在家用餐。
那晚,刘丽与儿子的争执声在整栋楼中回荡。小辰情绪激动地高喊,你们天天只想着挣钱,就算给我再多的钱,又能怎样呢?我独自一人在家,吃着外卖,连父母的面都见不到,这跟孤儿有何区别?
小辰提及,同坐的小丸每日清晨都欢快地蹦跳着去学校,放学后则哼唱着小曲疾步回家。尽管他家境并不富裕,但家人每天都能共同享用早餐和晚餐。至于我,
日复一日,我独自回到家中,只能点外卖果腹,身边无人交谈。你们是否曾关心过我?是否了解我每日的心情是喜是忧?
刘丽起初心情颇为沉重,她每日辛勤劳作,早出晚归,只为了赚取生计,然而儿子却对她满怀不满和抱怨。
刘丽在听完小辰的言辞后,开始反思自身,她意识到自己为了生计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不禁质疑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值得。
最终,他们达成共识,鉴于儿子已经到了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刘丽便每日准时返家准备晚餐,与孩子共进餐点,而她的丈夫则承担起照料生意的重任。
以往我总是将追求财富置于首位,忽视了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与教导,而今我已将陪伴儿子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儿子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那是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父母或许不会因收入不足而感到遗憾。然而,他们很可能会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纪,因为只顾着赚钱而感到深深的懊悔,无法弥补在孩子身边缺失的时光。
× 忽视言传身教的作用
董宇辉说,教育孩子最轻松的方式,就是跟他做一样的事情。
某些家长沉溺于手机游戏、视频娱乐,却对孩子的学业抱有高期望。孩子埋头书桌前刻苦攻读,而家长却在客厅对着屏幕开怀大笑,这样的对比,孩子的内心能否保持平和?
有些父母会讲,我在求学期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今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待你学业有成,踏入职场,也能如我一般。
固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很难心悦诚服。归根结底,未来究竟在何方?它的距离又有多遥远?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只看到你在玩弄手机,而自己却连一瞥的机会都被剥夺。
最终争执升级,或许会导致双方都受到伤害,又或者,各自拿着一部手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果果对阅读情有独钟,这一喜好自幼便根深蒂固。果果的母亲特意将书籍置于他触手可及之处,无论是客厅、卧室,抑或是餐桌,处处都能看到果果所钟爱的书籍。
果果的妈妈同样热爱阅读,每当闲暇时刻,她总会随手拿上一本书。每当夜幕降临,晚餐过后,全家人各自手捧一本书,寻觅一个安静的角落,便开始了阅读时光。
果果热爱阅读,这使得他的见识日渐宽广,书籍还赋予了他诸多人生智慧,他的心态也变得平和,至于成绩,更是名列前茅,常常位居前列。
因此,家长们期望子女能成为理想中的形象,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典范,切记不可忽略,言教与身教的重要性。
× 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陈慧常常跟在儿子的身后,不断催促他吃饭,即便孩子已经读了一年级。她解释道,如果不跟在后面督促,孩子吃饭的速度会变慢,这样一来,作业就无法按时完成了。
然而,孩子已经到了应当自主成长的年纪,但陈慧却仍旧不愿让他独立,总是替他打理好所有事务,而且始终只关注他的学业成绩。
实际上,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而言,首要重视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然后才是学业。就算孩子们考试取得了高分,但若连吃饭、打扫卫生等基础生活技能都不具备,那么当他们上高中住校时,又怎能照顾好自己呢?将来又如何能够独立生活呢?
陈慧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优异,他们的未来便充满希望。然而,步入成年后,那些生活得幸福的孩子,未必是昔日考试中取得满分的人,他们更多的是那些拥有独立能力以及良好规划的人。
班主任认为,孩子的学业成绩固然关键,然而,更关键的还是他们优秀的品格。分数固然重要,但若孩子的品德不佳,即便成绩斐然,未来也未必能有所作为。
那些具有远见的父母,自孩子幼年起便着力培养其独立自主的素质,教导他们行事要有原则,遵守规则,这样的孩子,未来怎能不杰出呢?
凌晨妈妈来叨叨:
教育的征途漫长而遥远,短期内难以显现成效。家长们切勿本末倒置,教育实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应只着眼于孩子起跑时的领先,更要关注他们保持活力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完整地跑完全程。您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