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医美领域因一场价格战而变得异常活跃。新氧旗下的“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以5999元的价格推出市场,相比之下,圣博玛官方的指导价却高达18800元/支,新氧此举相当于将价格削减了三分之二。这一行动宛如一块巨石投入宁静的湖面,立刻掀起了层层波澜。
圣博玛公司迅速作出反击,明确指出新氧青春诊所存在未经授权的采购渠道、医生缺乏品牌培训以及产品流通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提醒他们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正品风险”和“操作隐患”。
[id_505832[id_1456297038]0]
此次激烈纷争点燃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极大兴趣。事件持续发酵,新氧公司的市值已大幅攀升,涨幅高达223%。
值得关注的是,在“青春诊所”设立之前,新氧公司一直专注于构建服务于医美行业的互联网平台。然而,如今它亲自参与市场竞争,甚至激怒了上游的品牌合作伙伴,“童颜针”的低价策略究竟触动了谁的既得利益?
01
业绩起伏背后的真相
此次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了新氧公司于去年年底新推出的轻医美连锁机构——“新氧青春诊所”。
新氧青春诊所一经推出,其美股股价并未出现显著起伏。然而,随着与品牌方关系的公开,自6月13日美东时间起,新氧股价实现了显著上涨,涨幅高达223.25%。到了7月1日纳斯达克市场收盘时,新氧的股价定格在3.1美元/股,总市值达到了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
新氧公司选择转向自营并非一时冲动,这一决策背后是面对流量增长瓶颈和盈利模式受到限制的严峻挑战,实乃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举措。
新氧的核心业务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自2021年起,该业务便遭受了收入不断减少、月活跃用户数量大幅减少等重重打击,营业收入亦呈现显著下降态势。
2020年至2024年间,新氧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依次是12.95亿元、16.92亿元、12.58亿元、14.98亿元和14.6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是0.06亿元、-0.08亿元、-0.66亿元、0.21亿元和-5.9亿元。在这四年中,有三年净利润为负,累计亏损额达到了6.64亿元。
新氧的营收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其核心业务“信息与预约服务”遭受了严重打击。
2024年,该业务收入较2023年的11.51亿元大幅减少至9.29亿元,同比下降了19.3%,其在营收中的占比也从往日的核心地位降至63.4%。回顾2020年,信息与预约服务收入曾占据公司总营收的100%,然而如今却成为了业绩下滑的主要推手。
这现象的背后,主要源于抖音、小红书等新兴内容平台对医美机构广告预算的巨大分流。这些平台凭借其丰富的内容生态和庞大的用户基数,成功吸引了医美机构的营销资金投入。
阿里健康、美团等综合性平台,凭借其庞大的流量优势,正积极争夺医美市场的份额,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新氧平台上的订阅机构数量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核心用户数据也在不断滑落。
回溯至2021年的第二季度,新氧平台的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数高达八百五十万。然而,到了2024年的第二季度,这一数字锐减至一百五十万,与巅峰时期相比,降幅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用户离去的同时,客户也在减少。在2024年的第二季度,选择订阅新氧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降至1174家,相较之下,去年同一时期的数量为1659家。
2024年初,新氧创始人金星曾放下豪言:
未来5到10年,努力让1亿中国人享受优质平价的医美服务。
如今来看,这个目标依旧遥远。
02
标题党,蹭热度,新氧的“发家”之路
新氧品牌在2013年由金星创办,当时医美领域面临着信息严重不均衡的困境。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真实可靠的医美机构与项目资讯,同时,行业内充斥着虚假广告和非法医美行为。
金星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推出了新氧平台。该平台通过构建一个医疗美容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社区,使消费者得以分享个人医美经历,并能够获取到多家医美机构的真实评价。这一模式显著改善了医美行业信息不畅通的状况,吸引了众多用户。
在初期发展阶段,新氧主要专注于线上业务领域,通过为医疗美容机构提供信息展示以及预约服务等方式获取收益,从而确立了其稳固的商业模式。到了2019年,新氧顺利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誉为“互联网医疗美容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市值一度攀升至20亿美元之高。
然而,早年引入的新氧在内容方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该平台充斥着大量以吸引注意为目的的标题党文章,其中不乏夸大医疗美容效果的描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在消费者投诉方面,也有诸多证据显示新氧平台存在问题。
“在新氧医美花28000元注射,做毁了我的脸。”
这是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一条颇为醒目的投诉。
从描述中可见,这位消费者的怨气颇大:
已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并着手准备上诉所需的所有文件,同时亦希望各媒体机构了解,新氧这种依仗规模欺压消费者、不负责任、故意推诿的行为,我们必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这并非孤立现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新氧美容遭遇了386条投诉,主要涉及医疗美容事故、退款困难以及虚假宣传等方面的问题。
2024年9月,据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消息,隶属于新氧平台的海南一线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氧”公众号上发布了未经审查的医疗美容广告,这一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受到了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管局龙华分局的处罚。
在较早的时期,即2021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名为《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医美领域不正当竞争篇》的文件,其中揭示了新氧平台上的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恶意刷单和虚假信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更有甚者,因不实内容引发多起明星起诉事件。
频繁发布的推文、引人注目的言辞、不断与明星发生冲突,让人不禁觉得新氧似乎成了娱乐圈中的“吐槽盛典”。
公开信息表明,李冰冰、宋茜、张一山、杨洋、戚薇、吴昕、古力娜扎、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等众多知名艺人,均曾纷纷提起诉讼,将新氧公司告上法庭。
2016至2017年间,李小璐曾因肖像权问题对新氧提起诉讼,最终法院裁决新氧科技需公开发表道歉声明,并赔偿了数万元人民币。
在汹涌的舆论压力下,"新氧健康在线"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道歉声明》,在声明中,对于其运营公众号时所使用的明星照片导致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进行了诚挚的道歉。
“蹭明星”现象与新氧的盈利策略紧密相连。查阅其财务报告可知,新氧平台的信息服务收入曾高达总营收的七成以上。
营收如此依赖广告,也就难怪它的公众号要不断蹭明星的热点了。
03
结语
新氧与圣博玛之间的价格竞争,实际上反映了医疗美容行业价值链正在经历的重新构建——一边是上游品牌试图通过设置价格门槛来保持高昂的利润,而另一边,互联网平台则通过推动“价格透明化”来打破行业的封闭信息环境。
这场竞争之中,并无一方能够独占鳌头,新氧公司需在面临流量分散和业务转型所带来的阵痛中,展现出其线下业务的长期发展潜力;同时,圣博玛等制造商亦需直面渠道影响力发生转移的现状。
但对消费者而言,新氧的“搅局”恰是打破行业暴利的重要尝试。
从这个视角来看,新氧以价格作为武器向产业链上游发起冲击,这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整个行业回归到“产品价值至上”的核心要义。
破局之后,重构显得尤为关键。若新氧希望将价格上的优势转变为持久的竞争力,那么它必须在品控体系、医生培训、服务标准化等“硬实力”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提升。
医美领域若能摒弃“高额利润”的标签,转而依靠技术和服务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或许正是新氧以及整个行业寻求突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