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山东舰带领三艘舰艇抵达香港之际,在鲜为人知的角落,英国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取消了原定穿越南海的计划,沿着印尼巽他海峡低调地向南航行,目的地是澳大利亚——这一幕仿佛一面镜子,将两支海军的实力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东舰这次表现非常好
两个月前启程之际,“威尔士亲王”号并非如此——英国海军当时宣称,此行旨在发出“严肃而有力的声明”;航母编队指挥官布莱克莫尔准将自豪地宣称,将“彰显我国在海外的强大影响力”;而英国民间军事评论家更是大胆预言,“一艘‘威尔士亲王’便能与中国两艘滑跃式航母相媲美”。自4月下旬启程出海以来,“威尔士亲王”号遭遇了连番波折,先是传出向也门胡塞势力妥协的消息,以换取安全穿越红海的保证,导致其士气遭受重创。随后,在驶入印度洋的过程中,F-35B战斗机突发技术故障,不得不紧急降落在印度境内,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与修复,最终不得不做出拆解并运回国内的艰难决定。
把F-35扔在印度确实非常难看
因此,当“威尔士亲王”号在六月末从新加坡启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之际,人们实际上是以一种同情的态度来观察——这艘看似荣耀的“威尔士亲王”号,实际上是由于“伊丽莎白女王”号卸下了锚链提供支援,并且从盟友那里勉强拼凑了一支护航舰队,才得以勉强启航。然而,它兴高采烈地航行了一半,却又抛弃了一架F-35B,暴露了其实际实力,让全球,尤其是印度,都成了看笑话的对象,这实在是一次丢尽了脸面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若继续沿原定路径穿越南海,途经巴士海峡抵达菲律宾海,实属自讨没趣。因此,我们果断调整了行进路线,转而南下前往澳大利亚,参与多国联合军演。
“威尔士亲王”号表现还不如“伊丽莎白女王”号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堪称“志向远大却命运多舛”的典范。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根本无力负担两艘六万吨级的航母,然而为了争取“国际话语权”,英国不惜赋予空军F-35B和陆军AH-64E上舰的权限,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将航母纳入囊中。建成后,英国海军连维持日常运转的费用都难以承担,导致两艘航母频繁出现大小故障,日常航行不得不依赖盟友的援助——这次最大的突破,是F-35B战斗机至少都是英国空军的装备,无需再向美国海军陆战队借用。然而,“硬撑面子”的做法终究难以持续,“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这两次事件,算是让世人看透了真相。
当然,“伊丽莎白女王”号也没强哪儿去
相较之下,我国海军的两艘航母,确实彰显了大国重器的风范——上个月,辽宁舰与山东舰带领超过十艘舰艇驶向大海,在关岛周边海域展开了高强度的军事演习,成功验证了“双航母形成阻隔以阻止外部支援”、“单航母进行攻防模拟”等实战训练项目,舰载机共进行了1050架次的起降。与“威尔士亲王”号相比,其起降频率略高,但将F-35B战斗机运回基地的操作,我们的水平显然高出许多。也就是凭借这种声威,导致山东舰尽管已在香港锚泊,但“威尔士亲王”号却选择自食其言,舍弃了原本计划中的南海航行路线,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撤离方式。
山东舰最近表现非常惊艳
航母的建造非易事,而要高效运用更是挑战重重。在维护保养方面,港口及岸基设施的支持,舰载机、飞行员,乃至护航舰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足以削弱航母的整体战斗力。以英国海军为例,其最大的失误在于过于自信,尽管两艘航母勉强投入使用,但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发。本质上他们并无丰厚的家产,却执意购置两艘航母以壮声威,结果却只能独自吞下苦涩的后果。
英国海军用不起双航母
在香港迎接的四艘军舰中,即便是山东舰也敞开了机库供人参观,然而055型驱逐舰却紧闭着大门,这种异常举动不禁让人想起那曾短暂亮相、被誉为海军现役最强大“航母杀手”的鹰击-21导弹。再结合山东舰编队刚刚从关岛附近结束演习归来这一事实,背后的故事显得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