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在水边散步时
您有没有见过
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
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
而是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的卵块
7月2日夜晚,长江日报的记者在解放公园的一号湖畔目睹了这一幕,湖边的浅水区域中竖立着形态各异的竹竿,福寿螺趁着夜幕的掩护纷纷攀爬至竹竿之上进行产卵。穿着水裤、头戴头灯的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将它们一一捕获,并从竹竿上清理掉了那些附着其上的粉红色卵块。
湖中布置了数个用于捕捉福寿螺的网笼,在当天晚上,工作人员总共收集到了三筐福寿螺,总重量达到了67.5公斤,数量超过2300只。
地笼捕获的福寿螺。李子云 摄
解放公园园林养护一部的主管蓝松涛指出,这些生物会损害水生植被,侵占本地螺类的栖息地,更在公园水边随意产卵,这不仅破坏了公园的美观,而且清理起来十分困难。成片的粉红色卵块,还让游客感到不快。
今年五月,该园开展了福寿螺的全面整治活动,日常工作中不仅插设竹竿、布设地笼,而且每月还会进行八次大规模的清理工作。近期,为了有效清除粘性极强的卵块,更是动用了高压水枪以及升级版的直角铲子。
福寿螺产下的卵块附着于水生植物之上,为了彻底清除这些卵块,周边的茎叶已被截断。这一场景由记者明眺生所拍摄。
截至7月2日晚,共清理福寿螺21万余只,卵块2万余块。
如果遇到它们
千万要注意
一只福寿螺可藏寄生虫上千条
福寿螺源自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作为食用螺,然而由于其口感不佳且携带寄生虫,逐渐被市场所摒弃,从养殖场蔓延至野外各种水域。缺乏天敌控制的福寿螺繁殖速度极快,数量急剧增加。到了2022年,福寿螺已被我国纳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解放公园湖中插着的竹竿上附着有福寿螺卵块。记者明眺生 摄
福寿螺体内携带有众多寄生虫,诸如血吸虫、肺吸虫以及管圆线虫等。若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或直接生食,极有可能感染寄生虫疾病。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李兆华,湖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的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福寿螺的繁殖季节集中在5月至9月。在武汉以及整个湖北省的水域,一只雌性福寿螺在一年内能够繁衍出2.5代至3代的后代。这些代数的繁殖累积起来,一年内最多可以产出超过32.5万只的福寿螺。
经过前期调查,全市范围内共有51座公园检测到福寿螺的存在。市园林与林业局的公园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这51座公园已启动了针对福寿螺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将此行动持续至九月。
如何分辨福寿螺
福寿螺与田螺在外观上几乎无二,体型庞大,食性广泛,适应力出众,繁殖速度惊人。为了避免大家误食,特此提供以下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温馨提醒
若发现福寿螺或粉红色卵块
请立即联系当地养护管理部门
反映情况
切勿随意触碰、丢弃或放生
更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