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0万例焦虑症患者!科学家发现急性应激诱导焦虑新神经回路?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贺子轩和朱筱娟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精神病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著名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急性应激诱导焦虑的新神经回路,或为焦虑症治疗带来新思路。

研究对象选定

鉴于已有研究表明,主要包含兴奋性Tac1神经元的背内侧缰核(dMHb)与焦虑密切相关,东北师大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MHbTac1神经元。MHbTac1在神经传导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揭开急性应激诱导焦虑的神秘面纱。此次研究聚焦小鼠模型,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回路上下游探究

研究发现,在MHbTac1的上游是束间核(IF)中表达VGLUT的神经元(IFVGLUT),下游是脚间核(IPN)的兴奋性神经元(IPNVGLUT)。基于病毒追踪技术,研究人员发现投射到MHbTac1神经元的大多数神经元来自束间核(IF),它们表达兴奋性神经元标志物VGLUT2,这为了解神经回路的传导路径提供了重要线索。想了解更多相关前沿研究可访问www.wngjzx.com。

神经元作用验证

实验中,激活MHbTac1神经元,可减轻小鼠在急性应激反应中的焦虑样行为;而抑制MHbTac1神经元,则会诱发小鼠的焦虑样行为。这充分表明,MHbTac1神经元在调节小鼠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样行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后续的神经调节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上游投射作用

后续实验进一步显示,激活IFVGLUT神经元,能够改善急性应激条件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抑制IFVGLUT神经元往MHbTac1神经元的投射,则会促进小鼠的焦虑样行为。这说明IFVGLUT→MHbTac1投射,在应对急性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下游投射验证

借助类似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发现MHbTac1神经元向脚间核(IPN)的兴奋性神经元(IPNVGLUT)发送长距离投射。他们还证实,MHbTac1 →IPNVGLUT投射确实调节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样行为,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神经回路的研究。

研究意义与对比

综合来看,急性应激会抑制IFVGLUT→MHbTac1→IPNVGLUT神经回路,导致IPN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进而调节急性应激引起的焦虑样行为。去年5月,德国科学家称触摸或许能缓解焦虑;2022年研究发现城市绿地散步可防焦虑等。东北师大的研究成果为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想了解更多相关研究可登录www.wngjzx.com。那么,未来是否能基于这一新神经回路开发出更有效的焦虑治疗方法?欢迎读者留下看法并点赞分享本文。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渭南高级中学 惠东县港口中学 阳江市物业和房屋租赁管理所 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财政局 衡水市委党校 鲁山县委统战部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