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脚下,公交车辆中,一位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子从腰间取下一枚温润如玉的饰品,轻轻触碰了刷卡器,随即传来“滴”的一声——这枚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珍贵饰品,如今已转变为方便快捷的智能公交卡,成为了西安街头一道独特的流动风景。
西安这座历经十三朝的古老都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如何唤醒沉寂千年的文化遗产,使之焕发新生,已成为推动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突破瓶颈的核心问题。除了“玉佩”,近年来,“铜钱”、“玉玺”、“大雁塔”、“杜虎符”等文物也纷纷跻身交通卡,成为流行的时尚元素。
李丑,作为“玉佩”交通卡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向中新社记者透露,该团队的核心技术,即3D建模、打印以及玉石分子化再造工艺,能够精确地捕捉文物的神韵,并将之转化为人们能够亲手触摸、质感独到的实体媒介。
李丑强调,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孕育的沃土,而团队在文物数字化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则是稳固的基石,他们追求的愿景是创造一种覆盖面更广、操作更简便、文化氛围更浓厚的智能出行新体验,期望每一次的刷卡操作都能成为一次微小的文化相遇。
这种将科技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模式,正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士的参与,同时也与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融入“数字基因”、推动新型生产力培育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秦始皇陵的地宫究竟呈现何种景象?公众对其有何种直观的构想?在我看来,数字化技术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王媛,作为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的总制片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达。
今年六月,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板块迎来了《帝国密码——秦始皇陵》的首次亮相。这部作品以“历史复现、影视讲述、科技展示”的全新手法,以虚拟现实电影为载体,带领观众深入秦始皇陵地宫,体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探险之旅。
这是2025年6月的画面,捕捉了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公众亲身体验XR大空间沉浸式项目的场景。(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推动高新技术进步的关键领域之一。在本年三月,我国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应积极倡导新技术的试验、新业态的开拓,并大力支持电影行业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在思考何种空间值得我们以数字化手段进行重塑时,王媛认为,我们应当挑选出中国历史中最为精华的文化象征。谈及该项目的研发动机,她透露,这一项目不仅将在中国落地生根,还将拓展至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她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数字化潮流的涌动,西安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摇篮,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加速了文化博物馆和旅游产业的变革升级,实现了“文化融合科技”的深度结合,共同绘制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发展新图景。
在数字文博作品的创作中,我主张不应过分迁就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执行数字复原或是以数字手段叙述文博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历史的严谨态度和考古的真实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深入探索其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王媛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