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桥之中,雷达显示屏上依稀可辨的线条正在描绘着目标的形状。船舱底部,士兵们或是低声细语,或是安静地坐着,耐心地等待着,在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倾听着舱壁传来的每一丝声响。海面上,雷声隆隆,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雨水无情地打湿了甲板。
羽黑号
雷达屏幕上显现出数个邻近的反射信号,一队日本海军力量正秘密地向南移动。埋伏已经就绪,目标正是太平洋战场上的老将——“羽黑”号重型巡洋舰。此刻,它正承担着一场孤注一掷的使命:为安达曼群岛的守军输送补给,身边仅有一艘护航驱逐舰相伴。
羽黑号
在“萨玛雷兹”号驱逐舰的舰桥之上,曼利鲍尔上校发出指令,鱼雷已经装载就绪,各艘舰艇整装待发,即将展开进攻。
杉浦贞一舰长依旧坚信海面之上毫无异常。然而,他们却浑然不觉,英国的舰载机早已锁定了他们的坐标,此时此刻,五艘英国驱逐舰正布下天罗地网,严阵以待。
属于“羽黑”的最后一战,即将打响。
羽黑号
1945年5月,日本海军昔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在莱特湾海战和潜艇战中,众多主力舰艇损失惨重,所剩无几的水面舰艇,其实力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战效能。
在印度洋的战场上,他们所拥有的舰艇仅限于两艘重型巡洋舰——“羽黑”与“足柄”两舰,还有一艘陈旧的驱逐舰“神风”号,这些舰艇的任务是确保撤退中的日军安全。
这些任务,已经不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拖延失败的时间了。
日本军队的“第十号输送作战计划”是为了将驻守在安达曼、尼科巴等偏远地区的守军撤离,并将他们转移到马来亚以及中国南部地区。然而,日本海军已经无法确保这些运输任务的安全。
执行此次行动的是第五巡洋舰战队司令,桥本中将。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曾参与过太平洋战区的多场重要战役。然而,当前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缺乏空中支援、燃油不足,且盟军潜艇和侦察机四处潜伏的海域,他必须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羽黑”号舰艇乃一艘高级重型巡洋舰,自1929年投入使用以来,其最大载重量超过1.5万吨。舰上装备有10门口径为8英寸的主炮以及多门防空炮,从纸面上看,它依旧是一艘实力不俗的战斗舰艇。然而,其雷达设备陈旧,防空系统亦难以应对现代联合作战的需求。
目前,它只能独自应对挑战,缺乏空中力量的支持,而面对的敌人则是实力强大的英国东印度舰队——这支部队凭借“超密”情报的助力,部署严谨,战术运用娴熟。
萨玛雷兹号
在英国,鲍尔上校指挥组建了第26驱逐舰队,该舰队由“萨玛雷兹”、“金星”、“维吉兰特”、“维罗拉姆”以及“维拉戈”等五艘驱逐舰组成。
她们配备了先进的雷达系统,经过严格训练,擅长夜间作战,且对“星形鱼雷阵”战术操作纯熟。
为防止在白日遭受敌方战舰炮火的反击,鲍尔选择了夜间进行行动,借助雷达的便利,对敌人进行埋伏攻击。
5月15日午后,英国“皇帝”号航母所派遣的“复仇者”舰载战斗机追踪到了“羽黑”号的行踪,尽管在攻击过程中未能击中目标,却成功锁定了其航向。随后,英国舰队立刻对航向进行了调整,做好了拦截的准备。
深夜,雷电交加,雨幕笼罩着马六甲海峡。
英国军舰关闭了无线电通讯,借助雷达的指引悄无声息地航行。“金星”号舰从西北方位平行逼近,而“萨玛雷兹”号及其他舰艇则在前方展开阵势,共同构成一道庞大的环形防线。
夜幕降临,雷达系统显示“羽黑”已深入伏击区域。英舰依旧保持缄默,耐心等待最佳出击时机。
羽黑雷达在00:50分时终于锁定了英军的踪迹,然而此时已经太迟。英军舰队已经切断了退路,无论是北还是南,都充斥着敌舰的回波信号。
随着与“羽黑”号的距离缩短至12海里,该舰似乎意识到了不寻常的情况,于是开始频繁改变航向,实施无序的机动动作,试图摆脱追踪。尽管如此,在雷达的严密监控下,英国舰队依然紧追不舍,紧咬着其航迹,步步进逼。
1时07分,形势危急,无法逃脱,“羽黑”号果断改变航向,毅然决然地向英舰驶去,企图在近距离强行突破重围。舰上的弹药堆积在甲板上,阻碍了主炮的射击范围,船员们一边发射照明弹以照亮战场,一边紧急进行清理障碍的工作。
甲板上,少尉谷川保雄带领着水兵们,手持海军短刀,毫无武器地割断了束缚补给品的绳索,将大量物资抛入大海,意图为炮口让出位置。在炮火的轰鸣中,他们于倾斜的甲板上奋力奔跑,然而,混乱的局面已经无法控制。
“羽黑”号舰匆忙开炮,然而由于未能准确锁定目标,竟然不慎将25毫米高射炮指向了友方的“神风”号驱逐舰,一番误击引发了战场上的混乱。在同一时间,“神风”号也遭到了英军炮火的攻击,舰体甲板随即起火燃烧。
1时13分,战斗时机成熟。鲍尔当机立断,下达命令:“发射鱼雷!”“萨玛雷兹”号迅速射出八枚鱼雷,与此同时,维罗拉姆号勇敢地逼近至一海里范围内,进行近距离射击。
“维罗拉姆”发射的鱼雷从侧面精准命中了“羽黑”舰船的舰首、炮塔以及引擎舱。这一系列猛烈的爆炸瞬间撕开了舰体,导致船体严重倾斜,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即便动力和指挥系统大部分受损,“羽黑”号依然努力进行还击。船员们在弥漫的烟雾中奋力扑灭火灾,并迅速堵住漏洞。
水柱在“羽黑”舰首爆炸,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舰体随之剧烈摇晃,速度骤降,最终停滞不动。雷达和动力系统相继失效,战舰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被动地承受英舰的围攻。
随着战局的发展,桥本信心中已清晰,胜败之局已然分明。他下令“神风”号迅速撤离战场,而他自己则选择坚守阵地,与“羽黑”号同生共死。
神风号
凌晨时分,"羽黑"号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海浪持续涌入,舰首逐渐沉没,船体左侧倾斜的幅度增至20度,船舱内不断传来爆炸的轰鸣声。
金星号与萨玛雷兹号相继发动了新一轮的鱼雷袭击。羽黑号身受重创,舰桥不幸中弹,桥本中将不幸阵亡,而舰长杉浦则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舰队核心指挥系统失效,舱内结构出现坍塌,指令传递受阻。尽管如此,舰员们依然依靠口令和手势艰难地支撑着最后的抵抗。
凌晨2时02分,最后一击到来。
“金星”号发射的鱼雷各一枚,准确击中舰船的前部和尾部。“羽黑”号随即遭受剧烈震动,船体出现断裂,紧接着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爆炸产生的火光照亮了周围的海域,“羽黑”号缓缓倾斜,最终沉入海底。
2时06分,英舰发出信号:“敌巡洋舰被击沉。”
“羽黑”号被击沉的战斗仅耗时一小时,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最后一只重型巡洋舰也随之沉入了海面之下。
这场马六甲海战,是日本海军的最后一次挣扎
战后,约900名日舰官兵阵亡,仅320人被“神风”号救起。
在英国,两名士兵不幸牺牲,而舰队中的其他人员均安然无恙。在随后的表彰会上,第26驱逐舰队荣获表彰,然而,这场胜利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原因是,此时欧洲的战事已经基本落幕,太平洋的战事也即将收尾,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