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我国的北京,一场盛大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正在进行。在这场大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携手东壁科技数据有限公司,共同宣布了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dbdata.com的正式上线。
该平台汇集了全球范围内约9000万条高质量的科技文献元数据,同时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以助力进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据悉,该数据平台的基础服务将面向全球用户无偿提供,包括高效的文献查询、引用分析和数据追踪等功能。
科技研究的全流程都依赖于科技文献数据平台的辅助。然而,长期以来,全球的科技人员所依赖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产品,几乎全被少数西方国家的科技出版公司所掌控,且存在逐步对我方关闭的可能性。
此次推出的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系基于我国机构自主研发的评价标准体系,独立进行文献数据的搜集、处理与构建,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及可控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撼动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
本次推出的数据平台,依托该团队自行研发的“从中国视角出发的SCI评价体系”——即东壁指数(Dongbi Index),构建了涵盖全球各学科领域的顶尖期刊名单。该名单自今年一月份起对外公布,标志着首个以中国视角对全球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的体系正式诞生。
当前,全球科技领域普遍使用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为美国科睿唯安公司所拥有的Web of Science。然而,这一评价体系存在易受人为操控的不足,这导致科研评价的客观性与精确性受损,进而可能引发科研资源的错误分配,对科研环境造成破坏。
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指出,东壁指数的研发基于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种子期刊引文追溯”与“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分级”,这一方法引入了质量分级机制,超越了传统评价体系仅以引用数量为依据的局限性,从而使得对期刊在学术界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估更为客观、真实和精确。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钟柯平”的名字,在科协之声上发布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将此指数视为我国争夺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促使国内科技期刊界进行自我审视。
除了包含标准优势之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依照我国科技及教育领域的惯例,对所收录的各类期刊实施了学科划分。
据悉,新推出的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初步集成了两项人工智能应用,即“学者成果解析”与“综述内容自动构建”功能。这相当于为每位用户配备了一位“智能助手”,用户能够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其咨询每位学者的研究领域、研究特点以及显著成就,甚至还能对比不同学者的研究,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概览。
据消息,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的基础服务对所有用户实行免费政策。未来,该平台将持续进行更新升级,不断增强其服务水平。
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的院长李纲教授强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构成了科研工作的“数据基石”,并且是国家级的重要科技基础设施。我国亟需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这对于提升科研效率、确保科技安全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任胜利,《中国科学》杂志社的学术总监,强调指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对于我国打造世界级科技期刊具有显著影响,这一平台不仅是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推动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