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所提供的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能够对多种磁悬浮列车制式进行试验研究。据悉,在低真空状态下,该平台上的列车模型所能达到的最高试验速度可达1500公里每小时。
西南交通大学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张卫华指出,当速度提升至一定程度,机械间的接触必须被杜绝,必须保持无接触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实际上就像是一个紧贴地面的飞行器,它预示着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
未来海洋船舶
有可能变得更加智能
在陆地上,未来的轨道交通有望实现更快的速度,同时海洋船舶也有望变得更加智能化。大连海事大学提供的这一航海模拟器,不仅能够模拟不同海况下的航海训练,而且借助卫星技术,还能实现对位于南海的大型智能研究与实践两用船的远程控制。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动态仿真和控制实验室的张毅表示:在大连,我们拥有一座专属的陆基中心。该中心能够实时接收航海和轮机数据,并进行即时反馈。展望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船舶进行指导性维修,同时,借助陆基平台及相关设备,我们还能实现远程操作。
未来空中出行
乘客或许能在投影屏幕上
用手势选娱乐项目
未来,乘客们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同济大学创意学院携手波音(中国)研究与技术部,共同研发出新一代客舱显示系统。该系统将客舱内部的表面转变为无框的交互式现实屏幕。在不久的将来,乘客们或许能够在投影屏幕上通过手势来挑选他们想要的娱乐内容。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强调,需激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战略,攻克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科技的进步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交通运输领域,每一次前沿技术的突破和提升,都预示着我们的出行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记者王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