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经过shunt mod改装的华硕ROG Astral LC RTX 5090显卡,其性能表现已经超越了售价高达10,000美元的RTX Pro 6000。
“Shunt Mod”指的是一种在硬件层面进行的、风险较高的电路改造技术,它主要被应用于绕开电子设备(尤其是高性能显卡和主板)中预设的能耗(功率)以及电流的约束。
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出自硬件改造领域的专家Der8auer(真名为Roman Hartung)。
他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超频发烧友,同时也是一位在显卡、CPU等领域拥有卓越改装技艺的硬件高手,尤其以在上述计算机硬件上实现的极限超频成就而著称。
Der8auer提到,他已有一段时间未曾对GPU执行过shunt mod操作,此次的目的是解除功率限制,并观察显卡的表现,探究显卡在解除功率限制后是否能够实现性能上的提升。
一种提高硬件功率限制的改装
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Der8auer 采用了 Shunt mod 的分流改装。然而,这种改装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甚至可能对 GPU 的使用寿命构成威胁。若操作失误,你那高价购买的 GPU 可能会逐渐退化,甚至可能迅速损坏。
Der8auer 除了对PCB改装本身有所顾虑,他还指出,当16针电源连接器承受的功率达到800W时,其承受的应变可能会加剧,这无疑会增大安全隐患。
那什么是理想的 Shunt mod 呢?
Der8auer 在解释时提到,他特地等待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一款装备了高效的一体式液冷(AiO)系统的显卡,这才着手进行分流器的改装实验。他这样做的原因是,液冷系统在处理高功耗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他的测试,华硕 ROG Astral LC RTX 5090 在运行时相较于普通的Astral风冷显卡,噪音更低。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中,华硕的GPU Tweak III软件赋予了Astral系列显卡众多细致的调整与实时监控选项——这些选项在后续的升级过程中将扮演关键角色。
在改装初期,Der8auer 对显卡执行了一系列基准测试,旨在收集性能、噪音和温度等方面的基础信息。他强调,尽管RTX 5090的液冷版本和风冷版本在售价上相仿,但液冷版本在应对更高功耗时能保持更稳定的性能,同时其安装与使用过程也更为简便。
在本次初步评估阶段,Der8auer 注意到显卡在持续承受负载并稳定输出至600W功率标准时,运行声音十分低沉,同时似乎具备承受更高功率的能力。据此,Der8auer 认为,600W的功率上限无疑对显卡的超频能力产生了限制作用。
在完成了基准测试后,Der8auer 着手进行了改装。这种改装过程可以概括为非常直接。具体来说,它的工作原理是调整电源接口周边的电阻数值,以此来误导控制电路——即将5毫欧的分流电阻与GPU上原有的2毫欧电阻并联——从而使系统误判,认为输入到PCB的实际功耗低于实际值。
依照 Der8auer 所推荐的电阻更换策略,经此改装,显卡在用户毫无察觉的状况下,理论上能够承受大约 30% 的额外电力消耗。
Der8auer 利用 WireView 工具进行实际功耗的监控。特别地,Astral 系列显卡的16针电源接口不仅设计有引脚传感功能,这为实时监测输入功耗提供了另一种手段,而且这一功能依旧保持着其实用性。
经过升级改造,该显卡的能耗由原先的660瓦上升至720瓦,同时GPU的工作频率达到了2,950MHz,整体性能得到了加强。帧数也从原先的146帧提升到了152帧,从而在性能上成功超越了售价高达10,000美元的RTX Pro 6000显卡。
显卡在持续高负荷运行中,其GPU的温度稳定在约60摄氏度,而内存的温度则维持在80摄氏度。利用硬件监控软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际功耗介于750瓦至790瓦之间,这一数值比显卡所标示的功耗高出大约200瓦。
Der8auer指出,这种改造方案适合液态冷却的显卡,尤其是那些一体式或定制的液态冷却显卡;然而,对于采用风冷系统的显卡,可能并不太合适,因为风冷系统可能难以应对由此带来的额外热量。
总的来说,经过改造分流的RTX 5090的确战胜了标价为一万美元的RTX Pro 6000,不过仅是略胜一筹。然而,与未经改造的RTX 5090以及配备96GB显存的专业级显卡相比,其功耗明显有所增加。
参考链接:
在经过分流改造后,NVIDIA的RTX 5090在测试中超越了RTX Pro 6000,其功耗高达惊人的800W,这款消费级旗舰产品勉强超过了10,000美元的专业级产品,尽管经过了令人咋舌的功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