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马斯克推出了一项重大举措,观看完整个视频演示后,我意识到教育、医疗以及艺术领域的工作岗位将面临严重冲击。
未来已然降临,无论中外,而且目前众多竞争正迅速失去其价值,甚至考试的分量也将显著减少。
说起来很遥远,但是,一晃就到了。
01 未来没有盲人,都能“治愈”
2025年6月27日,正值当地时间,埃隆·马斯克的子公司Neuralink公布了一段时长为一小时的重量级视频。自2016年成立以来,Neuralink公司一直专注于研发具备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低延迟特性的脑机接口技术。
简单说就是信息传递又快又多。
目前,该技术已步入临床试验的攻坚阶段;全球范围内,已有7位志愿者成功接受了Neuralink设备的植入,其中4位是脊髓损伤患者,另外3位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这些患者不仅能够借助思维操控电脑和机械臂,甚至能够玩《使命召唤》游戏、设计3D模型,从而重新夺回生活的主动权。
我想分三个层面讲讲脑机接口技术将怎样风卷残云般席卷世界。
第一,残障人士、盲人有福了。
举三个例子:
瘫痪人士得以借助思维操控机械臂、轮椅,甚至达到“外骨骼行走”的境界。这一变革重塑了医学界诸多领域,使它们变得更加智能化。一些技术落后的生产厂商因此被淘汰。当人们能够仅凭意念自如行动时,那些无法满足标准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和公司又怎能继续生存?他们只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盲人通过“盲视”这一技术手段能够恢复视力,而且他们的感知能力甚至可能超过常人。
盲视技术通过配备内置摄像头的眼镜以及视觉神经植入装置,助力人们恢复视觉功能。
未来,人类或许能够借助脑机接口感知红外线、紫外线,乃至雷达波段的信号。至于观赏美女,那简直易如反掌。
因此,眼镜行业的绝大多数收入在将来可能会不复存在,即便是盲人的数量减少,眼科医生的需求也将大幅降低,手术的费用也将显著减少。
运用Blindsight能力的人视力比常人更为出色,他们能观察到一切,即便那些常人无法察觉的事物也不例外。
神经调节疗法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试想,这对心理医生这一职业群体带来的影响该有多么巨大,简直如同猛烈的洪水横扫而过。
科技改变世界,同时毁灭一些行业,饭碗碎了一箩筐。
02 很多老师要下岗
第二,人人都是学霸,没有学渣。
未来,学生们将能通过脑机接口直接“植入”知识库。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记忆和刻苦练习的艰辛。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例如十年或二十年后,随着技术的成熟,众多愿意尝试的学生只需激活自己的脑机接口,就能迅速从学渣蜕变为学霸。
一个时段的跨越,孩子便能将初中生的知识储备提升至博士级别,因此,学校所承受的冲击之大,显而易见;教育领域所面临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当然,这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但展望一二十年之后,情况或许难以预料。
经过十余载,当初投身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届时将步入中年,或许面临失业的风险。
切勿言及无望,若回溯至十年之前,您是否曾想见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取而代之出租车与网约车司机?时至今日,这一转变已然成为必然,不过是转瞬之间,只需一纸A4纸便可实现。
学校应当保留那些充满活力、具备创新精神且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师,而对于那些仅限于重复知识、思想僵化的教师,无论中外,都应考虑让其离职。
我的一个朋友在洛杉矶从事编辑工作,近期她的工作量锐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收入也相应减少了三分之二,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软件承担了她们这一群体中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任务。
此外,玩家能够凭借心念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这让人得以切实感受虚拟现实的魅力。即便身有残疾,无法使用双手的人也能享受游戏乐趣,这一变革具有深远意义,使得用户群体显著扩大,从而为游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多言几句,对于残疾人来说,今后乘坐或驾驶车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他们可以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来帮助自己上车或启动车辆。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因为现在不也有无人驾驶技术嘛。
在艺术创作的领域,艺术家能够借助大脑发出的信号来创作音乐和绘画作品,这样的做法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界限。
这对杰出的艺术家来说是个利好,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体力消耗,还有可能催生出更多灵感的杰作;即便在沉睡之中,他们也能借助意念进行绘画创作,或许还能因此卖出更高的价格。
随着打印和印刷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艺术家和设计师面临着生计困境,不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法与顶尖艺术家或机器相比。
03 数字永生成为可能
然而,这一切都并非关键所在,若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大脑接口开放,并与人工智能助手相连接,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能将唐诗宋词、新华字典、圆周率以及牛津词典的内容熟记于心。当人脑与超级计算能力相结合,世界将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或飞跃,这也可以被视作一种激烈的竞争态势。
此外,数字生命的永恒性变得触手可及,人类的寿命得以无限期地延长。在理论上,马斯克设想将自己的全部数据以及思维方式委托给一个AI系统,随着该系统训练时间的增加,其思维和决策能力将逐步与马斯克本人相仿。
若干年之後,马斯克与马克思相会,然而相关信息依然留存。马斯克完全有可能借助机器人的身躯永生不灭,并且其能力还能够不断进化。此外,未来甚至有可能继续与女性繁衍后代。
马斯克年仅54岁,尚有充足岁月去完成这些目标,前提是,他愿意为之努力。
自然,其中涉及众多伦理与监管方面的难题,这些问题至关重要,然而技术发展的趋势已然显现。
时间表如何?Neuralink公布了未来的三年计划。
2025年第四季度,研究人员将设备植入言语皮层,该设备能够直接从大脑信号中解析出有意识的词语,并将其转化为语音输出。
2026年,电极数量增至3000个,使得首位“盲视”体验者得以恢复视力。起初,视觉导航的分辨率较低,但最终目标是实现超越常人的多波段视觉体验。
在2027年,通道数量得以扩充至一万,同时,我们首次成功在多个设备中进行了植入,这些设备包括运动皮层、言语皮层以及视觉皮层。
2028年,各类植入物将拥有超过25000个通道,配备多个植入物后,能够触及大脑的各个区域。它们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缓解疼痛、纠正失调,并且具备与人工智能系统集成的功能。
这究竟有何含义?换句话说,留给某些行业的期限已经所剩无几,技术上或许在三年内就能实现,但若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其所需时间尚难以预估,或许需要20年的时间。
试想一下,在教室之中,众多学生已通过脑机接口成功植入知识库,成为所谓的“学霸”,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心理负担会有多么沉重。
还有,盲人不需要被让座,也不需要盲道了,因为没有盲人。
实现这一切,需要把电极植入大脑皮层,谁来干?
第一代机器人植入电极线的耗时为17秒,而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则大幅提升了效率,其速度提高了11倍,仅需1.5秒即可完成一根电极的植入。
此外,电极技术已能深入至大脑皮层下方超过50毫米的位置,从而确保了与绝大多数人类的兼容性。同时,该公司的N1型植入装置还开创了大脑数据传输的新途径。
人脑与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直接连接,这相当于在人脑上安装了一个“外挂”,一个位于外部的“硬盘”随之诞生,并且这个“硬盘”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各类知识。
04 中国也在飞速进步
切莫误以为这些事物与我们相隔甚远,实则不然,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因为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
浙江大学与北京天坛医院共同完成了我国首个脑机接口的临床实验,同时成功研发了适用于中文思维的输入方法。
华为公开脑机接口专利,瞄准消费级市场。
我国“十四五”规划将脑机接口技术定位为前沿科技领域的重点发展项目,据预测,在2025至2029年间,该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6.3亿美元。
赛迪顾问在今年的4月份进行了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我国2024年的脑机接口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8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1%,在全球产业规模中占据了15%的份额,且产业主要集中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这一领域。
今年二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核准了《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设备应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图数据集质量规范及评估技术》,并启动了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修订与制定工作。
三月,我国国家医疗保障局颁布了《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明确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用”“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用”等具体的价格项目设置。
北京、上海也相继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方案。
今年三月,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公布了脑机接口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具体包括: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植入费用为每次6552元,取出费用为每次3139元;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适配费用则为每次966元。
凭借我国人民的智慧与学习能力,缩小与美企的差距是必然趋势,甚至有可能在某些专业领域实现领先,因此,上述行业的变革在中国大概率将会成为现实。
大家一定要坐稳了,别被时代的科技快车给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