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半年在土地交易领域累计收入高达440亿元,这一数字较2024年同期相比,实现了超过100%的显著增长。
6月30日,成都土地拍卖市场圆满结束了上半年的交易。当天,金牛区茶花板块的一宗约52亩住宅用地成功成交,起拍楼面价为每平方米16300元。最终,由中国能建以每平方米20200元的价格竞得,溢价率达到了约23.9%。这不仅创下了茶花板块的最高楼面地价记录,还使得金牛区的地价首次攀升至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成都土拍市场最高纪录持续刷新。
在全市范围内,楼面价新高的现象接连发生。3月11日,高新区大源板块的一宗地块经过132轮的激烈竞拍,最终以每平方米31700元的价格被招商蛇口夺得,这一价格使得成都的地价迈向了“3万+”的新台阶。紧接着,半个月后的3月27日,锦江区柳江街道的地块以每平方米41200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高达106.00%,成都的地价再次实现了跨越,进入了“4万+”的领域。
另一方面,观察热门区域,我们发现土地价格持续攀升。以本次土地拍卖为例,它将茶花板块和金牛区的地价推向了新的高度。再比如,6月19日成交的锦江东大街那块38.5亩的地块,最终以每平方米35500元的楼面价成交,这一价格在成都地价排行榜上位居第二。
中指研究院四川分公司的研究总监苏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各大核心城市为了争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份额,纷纷在上半年加快了土地供应的步伐。具体到2025年上半年,成都共出让了近60宗涉宅用地,出让金总额达到了约440亿元,这一数字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的36宗和211亿元,出让金同比增长超过了100%。
苏宇指出,在第一季度,成都城市楼面地价纪录两次被刷新,众多大型央企和国企的投资焦点集中在了“5+2”区域(包括中心城区、高新区以及天府新区),竞争异常激烈。除了“5+2”区域频繁出现高溢价地块之外,新六区的一些区域凭借轨道交通、配套设施以及价格等方面的优势,也实现了较高的溢价成交,例如五月份,郫都区一块35亩的地块,就被金沙鹭岛以溢价59.34%的价格成功竞得。新都大丰50亩,由嘉禾兴溢价19.67%竞得。
苏宇指出,在成都拿地TOP30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有12家,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降至5家;同时,这些民企拿地的金额占比也从大约15%增至约25%;这表明民营企业拿地的热情显著提升,并且他们更加倾向于关注新六区那些性价比高的地块。
他观察到,近段时间里,成都市的土地供应呈现出“提升质量、减少数量”的特点,住宅用地的供应规模已连续四年减少,降幅在15%至20%之间。到2025年,住宅用地的计划供应量预计将比上一年同期减少13.6%。在“5+2”区域,供应比例还将进一步降低,而“5+2拼实力、外围重研判”的投资策略也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