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1日报道,记者沈述红指出,伴随着股市的持续升温,近期主动型权益基金呈现出显著的业绩回升态势。
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业绩排名前100位的权益类基金中,主动型基金占据了85个席位。在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热门领域轮番上演的行情中,一些具有前瞻性布局能力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格外亮眼,彰显了主动权益基金在创造超额收益方面的强大能力。
观察基金公司的表现,可以发现,自2025年起的市场走势中,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的业绩优势变得更加明显。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净值增长超过30%的150只主动管理权益类产品,主要集中于广发、富国、鹏华、汇添富等领先的公募基金公司。而在中型公募基金公司中,也有不少旗下的产品今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益,例如平安、长城、永赢、信达澳亚、安信等。
年内收益前100基金中,主动管理占85席
在长期资金涌入和政策工具的保驾护航下,A股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显著转好。至7月10日,今年至今,各大主要股指均实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的涨幅分别达到了4.71%、2.08%以及2.24%。
在市场行情的推动下,权益类基金的整体业绩明显上升。据Choice平台的数据显示,在所有有业绩记录的7037只权益类基金中(以主代码基金为统计口径),同期平均收益率达到了7.12%。在这些基金中,有5940只实现了正收益,占比接近85%;而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共有1841只,占比超过了26%。
在这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凭借其精选个股的能力,与被动指数型基金相比,呈现出更为出色的业绩。具体数据显示,在业绩排名前100名的权益类基金中,主动基金占据了85个席位。这一现象与过去几年被动型产品在业绩上竞相争先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AI大型模型、人形机器人、新兴消费领域以及创新药物等众多热点板块的轮番炒作之下,那些具有前瞻性布局策略的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自今年起业绩显著,充分体现了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在业绩创造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优势。
在年度收益排行榜上,占据前十位的主要是医药类以及聚焦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基金产品。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中航优选领航、平安核心优势、诺安精选价值等前十大基金均大量配置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公司,这一现象足以窥见医药主题基金在排行榜上占据主导地位之一斑。特别是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已经超越了之前的“顶尖选手”——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凭借83.84%的收益成绩,成功跻身年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的领先行列,彰显出其显著的进攻能力。
在同一时间段内,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开放基金以及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期开放基金,这两只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主题的基金,在今年的业绩排名中分别占据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第二位和第九位,成为了结构性行情中的显著亮点。
在上述提及的排行榜上,广发成长领航凭借75.16%的收益比率成功挤入前五,实属特例,然而,其在新消费领域的布局,却又在意外之中显得并不意外。
根据一季报的披露信息,该基金并未投资于北交所的股票,其持仓中也未包含当时热门的医药类股票。相反,它采取了分散投资的策略,将资金分配于新消费、互联网科技以及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优质成长型企业。到了一季度结束之时,其前十大重仓股中包含了5只港股,具体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新意网集团、阿里巴巴-W以及美图公司。泡泡玛特作为第一大重仓股,自2024年二季报发布后便持续被持有,到一季度末,其所处重仓区间的个股涨幅已高达676.62%。此外,新加入的重仓股美图公司,在一季度内的涨幅亦超过了87%。
广发富国鹏华等展现头部实力,绩优基金数量领跑
凭借主动权益基金在选股方面的优势,自今年起,已有32款主动权益产品实现了超过50%的净值增长,而150款产品的净值增长率更是超过了30%。
观察基金公司的表现,可以发现,在最近的业绩回升周期内,行业领先基金公司的业绩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其中,那些表现突出的150只基金产品,大多归属于广发、富国、鹏华、汇添富等在公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基金公司。
截至7月10日,广发基金旗下已有10只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突破了30%,这一数量在业内所有基金公司中位居首位,并且还有18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了20%。除了之前提及的广发成长领航外,吴远怡执掌的广发价值核心以及广发北交所两年的产品,其年内业绩也分别实现了39.51%和35.6%的显著增长。
今年医药行业备受瞩目,该公司旗下多只主动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业绩斐然。具体来看,段涛执掌的广发医药创新混合基金、吴兴武负责的广发沪港深医药基金以及广发创新医药两年基金,年内收益率分别达到了45%、44%和42%。与此同时,王瑞冬管理的广发医药健康基金,年内收益同样高达36.72%。
在基金配置的均衡领域,杨冬与唐晓斌共同执掌的广发价值领航基金及广发均衡成长基金,年内收益分别实现了41%与32%的佳绩。自基金设立以来,累计回报率分别达到了72%与34%,且两基金净值均在7月10日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观察基金的投资组合,我们发现这两只基金的配置较为分散;以广发价值领航基金为例,在第一季度的尾声,其前十大重仓股涵盖了信达生物、科伦药业、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以及科伦博泰生物-B等公司。
自今年起,富国基金旗下已有8只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了超过30%的回报,其中,富国港股通策略精选、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富国匠心成长基金的表现尤为突出,年内业绩分别达到了35.99%、35.86%、30.44%。此外,富国积极成长基金在年内收益上也取得了34.14%的佳绩,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医药生物、可控核聚变、AI算力以及机器人等相关领域。
在同一时间段内,该企业旗下共有四只医药类基金实现了年内收益超过30%的佳绩,它们分别是富国医药创新、富国医药成长30、富国精准医疗以及富国生物医药科技,它们的收益分别为64.56%、59.10%、44.07%和35.00%。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鹏华基金和汇添富基金今年已有六款产品收益率超过30%,华夏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各自有五款产品收益率超过30%,而易方达基金旗下则有四款产品收益率超过了30%。
在众多中型公募基金中,部分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产品自今年起表现抢眼,实现了显著收益。例如,平安基金旗下的平安核心优势、平安均衡成长2年持有、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平安兴鑫回报一年定开、平安医疗健康以及平安医药精选等六只基金,均实现了超过30%的回报,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先进制造等板块。
长城基金、永赢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以及安信基金,自今年起已有五款产品收益率突破30%,其中不少产品重点配置了生物医药领域。此外,中银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等机构,年内也各有四款产品业绩达到了30%以上的水平。
重点观察情绪面修复节奏
目前,众多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逐渐增强。近期,市场对于不利消息的反应变得较为迟钝,而对于利好消息的反应则异常热烈。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态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支撑:一方面是资金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则是风险溢价的提升。
公司坚信,A股市场将持续遵循中国制造的发展轨迹,对以下几大领域保持乐观态度:首先,科技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那些拥有海外产业链的企业,在出口管制放宽的背景下将获得更多优势;其次,中国制造业,涵盖高端机械设备、汽车、军工以及医药等行业,其中的佼佼者值得重点关注;再者,新兴消费领域,部分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海外市场的拓展也进展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动力。
民生加银基金亦持此观点,预计7月份的A股市场或呈现震荡上升态势。从基本面分析,财政指数的积极作用以及消费市场的强劲韧性,共同推动了二季度总需求的增速持续边际提升,这为即将到来的中报业绩期带来了积极影响,尤其在科技、消费以及中游制造等行业领域,均有望实现业绩的边际改善。尽管出口在下半年面临压力,但根据高频数据,预计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助力下,下半年的总需求有望维持稳定,经济出现衰退或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该公司指出,在资金流动性和新增资金方面,当前利率依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资产荒的现象持续存在。在上半年,基金的单位净值以及个股的平均涨幅均达到了大约5%的正值,这或许为指数后续的上涨突破以及激发关键的正面反馈效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短期内A股市场可能面临震荡调整,然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正在不断巩固。银河证券指出,随着权益类公募基金的规模扩大、中长期资金不断涌入以及政策工具的保驾护航,A股的资金状况有望保持稳定并逐渐向好。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资产进行再分配的趋势已经显现,未来应密切关注市场情绪的恢复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