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国将实施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电池自燃真要成历史?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2026年7月1日,我国将正式推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国家标准,该标准被誉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引发了人们的期待:“电池自燃问题是不是就此成为过去?”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电池是否需要具备极高的安全性才能通过检测?”这种猜测在众多网络媒体的标题中也有所体现。

切勿对“史上最严汽车电池安全令”产生误解,需明确指出:虽然新国标规定严格,但确保安全的关键在于我们驾驶时的谨慎态度。以小米SU7在116km/h车速下发生爆燃的事故为例,这种情况下,仅依靠电池安全标准是无法预防的。

新国标的发布,针对消费者对电动车自燃问题的关切作出了解答。2024年,电动车火灾事故中,有高达70%与电池过热失控相关,例如某知名品牌的新车在碰撞后发生起火事件,使得车主们纷纷表示“不敢再驾驶”。相较于2020年的旧国标仅规定在热失控事件发生后给予5分钟的疏散时间,新的国标则严格规定电池在遭受穿刺、撞击、快速充电老化等极限状况下,必须确保“不发生燃烧、不发生爆炸”,甚至要求产生的烟雾不得进入驾驶室、避免对乘客造成毒害。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新国标制定了多项严格的检测项目。其中,热扩散试验旨在模拟电芯短路情况,规定电池包在遭受针刺或加热后不得起火爆炸,且需在两小时内将温度降至60℃以下。此外,底部撞击试验采用30毫米的钢球,以150焦耳的能量撞击电池包底部,以模拟大约10-20公里每小时速度的轻微擦碰,确保电池包在撞击后不会出现泄漏或破裂。在快充循环测试中,电池需经受300次15分钟快速充电的挑战,随后还要承受短路测试,却依旧坚固如初。此类测试直指现实中的关键问题:底盘撞击和快充引起的老化问题分别导致了37%和21%的起火事故。

但请勿误解,该新国标并非“全面保障”。其主要制定者、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王芳曾明确指出:“测试条件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情况中,超速驾驶、非法改装或是高温暴晒均可能导致电池超出安全界限。以底部撞击测试为例,它模拟的是低速擦碰,而高速碰撞(超过50至56公里每小时)仍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热失控的防范同样取决于电池的工况,频繁使用非标准充电设备可能会导致保护功能减弱。因此,新的国家标准显著提高了安全标准,尽管如此,仍然不能彻底消除自燃的可能性。

消费者无需过分忧虑。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已充分保障了基本安全,超过八成的企业已掌握了“不易燃”的技术。新国标为新型车辆规定了自202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时间节点,对于已经获得批准的车型,则享有至2027年7月1日的过渡期,购车者无需再等待。然而,驾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电池使用规范:需避免在高温下暴晒或低温时充电,坚决不用非正规充电桩,定期对电池状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味或温度过高,应立即停车。在紧急状况下,掌握逃生路线和断电操作,能够有效提升安全保障。

新国标的推行不仅仅体现在安全性能的增强,它更是我国电动车行业向“高品质竞争”阶段迈进的重要标志。

新国标规定的严格标准,其实现离不开我国企业在电池安全技术领域的深入钻研。无论是原材料的选择,还是结构设计的优化,乃至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我国企业正全方位地加强安全防护,彰显出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强大实力。

这一举措为我国电池制造商提高了进入门槛,推动了行业的激烈竞争。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得以顺利适应新要求,然而,众多中小型企业可能因承受不住成本上升的压力而选择退出市场,从而导致行业可能形成“强者越强”的局面。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企业是如何“卷”出安全标杆的。

宁德时代位居全球电池行业之首,2024年占据了全球37%的市场份额。该公司自2020年起便已成功生产了“无热扩散(NP)”电池,该电池即便被刺穿也不会起火或爆炸。目前,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融合了磷酸铁锂(LFP)和高镍三元材料,并采用了三明治结构隔膜以及高效液冷技术,从而将热失控的风险降低了80%。NP 3.0技术已经实现了“无烟热失控”的突破,这一成就为特斯拉、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产品,其技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比亚迪依托其创新的刀片电池技术,引领了LFP电池的安全革新。该电池采用扁平化设计及优化布局,有效降低了热失控的触发概率,针刺测试中的表面温度仅为30-60℃,显著低于三元锂电池的300℃。此外,高强度铝合金外壳和智能热管理系统使得电池在碰撞和快速充电等极端情况下依然稳固可靠。比亚迪的汉EV和海豹EV车型已成功出口至欧洲市场,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汽车电池安全性_汽车电池安全问题_

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采用了“分舱隔离”的设计理念,将电芯安置在独立的安全舱内,并配备了陶瓷隔膜和快速冷却系统。在单体热失控的情况下,邻近电芯的温度上升不超过10摄氏度,在快充测试中表现出色。而蜂巢能源的短刀电池则融合了双面液冷技术和“火电分离”技术,有效控制了电芯之间的温差在2摄氏度以内,将热失控的风险降低了80%,并且已经被应用于长城汽车的欧拉系列车型中。

这些成就源于材料领域的创新(例如LFP、阻燃电解液)、结构设计的改进(例如隔离舱、液冷系统)以及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如AI预警、云端监控)。在全球电池产业中,中国企业掌握了超过75%的生产能力,其技术储备在欧美、日本和韩国之上。宁德时代的快速充电电池,仅需5分钟便可续航400公里,以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经过欧洲ECE R100测试时均表现优异,成功通过了考验。它们在测试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自燃事故,这一可靠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凸显了我国在全球电池行业标准设定方面的主导地位。在2025版的国标制定过程中,新增了诸如大众、宝马、特斯拉等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作为起草单位,这充分表明我国标准正在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此举不仅增强了中国电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还促进了全球电池安全标准的统一化。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设立工厂,比亚迪进军欧洲市场,这些举措都在为“中国制造”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实现了326.3GWh的显著增长,增幅高达74.9%,在全球市场占据了四分之三的份额。展望未来,随着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我国有望在电池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企业的领先地位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取得的。在审视产业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看到,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实际上是政策、市场与技术三者之间的较量。自2001年起,我国将电动汽车定位为国家战略,并投入了超过1300亿美元的补贴资金,从而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此外,我国还掌握了90%的阴极材料和97%的阳极材料的生产,其成本远低于欧美地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加速技术革新,其NP技术比国际同类产品提前六年实现量产。

韩国LG化学与日本松下的高镍三元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表现优异,然而,它们的热失控风险相对较高,安全性能方面则不如我国生产的LFP电池。此外,西方国家在供应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例如,美国生产的阴极材料产能仅占全球的1%,且建厂成本是中国企业的两倍。具体到欧洲,Northvolt公司因成本高昂和人才短缺,预计将在2024年宣布破产。美国公司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生产计划被推迟至2028年,这一时间点明显滞后于我国企业的商业化推进。

这场竞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政策扶持方面的差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正是依靠新能源汽车配额制度以及新国标等强制性规定,从政策层面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

自2017年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简称NEV配额)构成了我国电动车产业的核心指导政策,规定所有汽车生产企业需按照一定比例生产新能源汽车,从而促使企业将资源重点投入到电动车领域,并迅速推动了电池市场的需求增长。这种强制性的配额制度营造了一种“创新势在必行”的氛围,促使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等企业纷纷加大投入,致力于研发更加安全、续航能力更卓越的电池技术。

即将推行的新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规范》是一项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在我国境内销售的电动汽车电池必须满足这一规范,否则将无法获得市场准入资格。这样的规定伴随着严格的时间节点,迫使相关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更新的步伐。

配额政策确保了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强制性标准则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需求与标准”的双重推动力。

相较之下,美国在2022年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不仅实施时间较晚,而且其政策并非强制性质,再加上供应链自身存在的不足,要追赶中国可谓是望尘莫及。

欧洲的绿色新政旨在2035年前全面停止燃油车的使用,然而,高昂的能源费用以及工人技能的欠缺极大地影响了其生产效能和研发能力。在27个成员国中,政策实施并不统一,德国对高端电动车提供补贴,而法国则偏向于扶持低成本车型,且在缺乏类似中国新能源汽车配额制度全国性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进展受阻。政策碎片化对市场规模造成了制约,到了2024年,欧洲电动车的销量达到了210万辆,这一数字仅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如此小的市场规模难以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也无法支持快速的技术创新。

从这一视角审视“史上最严汽车电池安全令”,显而易见,它是一项旨在保障安全的规范。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及,这一政策并非等同于“保险”,行车安全的首要责任在于驾驶员。同时,任何安全规范都存在其适用范围和限制。然而,这一点更不容忽视,它实际上是一项强制性的产业策略,对于我国动力电池和电动车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掌握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