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朋友们常会询问:“这周末咱们去哪儿消遣?”紧接着,有人便会热情地回应:“咱们去嶍峨古镇吧!”自今年起,峨山县每逢周五、周六晚上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民间表演,使得嶍峨古镇的夜晚变得异常热闹。这里有民族广场舞的欢快节奏,有围着火把跳动的彝迪舞蹈,还有精彩绝伦的打铁花表演……“周末来峨山吧!这里丰富的夜间民族文化活动保证能让你的热情持续高涨。””这是我们向外地朋友发出的一封邀请函。
2025年上半年,峨山县成功举办了47场夜间群众文化活动,每一场活动都吸引了超过1100人次参与。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一同踏入嶍峨古镇的“遇见云南”民族特色广场舞舞台,他们用歌声和舞姿,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夜间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峨山这座充满韵味、热情洋溢、欢乐满溢的小城风采。
广场舞的夜间活动,以固定频率和节点爆发的形式,逐渐演变成了流行的新潮流。
峨山县文旅局牵头,联合县非遗中心、县文化馆及县群众文化工作队,携手多家馆办文艺团队与民间文艺组织,共同打造了“专业与民间文化力量携手共进”的活动组织架构。该组织体系下,每周五、周六定期举行的“遇见云南”夜间民族广场舞活动,已成为常态化的吸引点。春节期间、端午佳节、文化遗产日以及“五一”、“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叠加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在峨山县举办的首次“姊妹同心节”上,由“姊妹花”文艺队带来的彝族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多领比》广场舞表演,还有“我们的节日・粽香传古韵 非遗共端午”端午佳节文艺晚会中的民族风广场舞节目,都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成为了文化热点。
线上线下双引流,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广场舞搬上“大荧幕”
今年伊始,峨山县文化馆携手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精心打造了民族广场舞教学视频《多领比》、《阿妹你是哪到呢》和《花鼓飞花》,这些视频已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布,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此举吸引了超过2000人次参与学习。同时,峨山县文化馆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活动预告,并开启了功能室预约的线上通道,通过线上直播将民族广场舞的活力从地面拓展到了虚拟的“云端”,还将民间多样的“小娱乐”活动搬上了广阔的“大屏幕”。
目前,峨山县文化馆旗下设有七个文艺团队,全县范围内共有七十五个民间文艺队伍。这些团队均由峨山县基层的文艺骨干构成,他们长期在民众中活跃,是夜间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支柱。自今年起,峨山县文化馆在实体培训方面为基层民间文艺人才搭建了更多学习舞台,并派遣了杰出文艺人才担任舞台编导,对民间文艺团队进行专项指导和排练。同时,将彝族烟盒舞、哈尼族棕扇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广场舞中,推出了“表演与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持续扩充了民间广场舞文艺团队的规模。
外来客和本地人的狂欢,奏响民间民族文化的乐章
自今年三月起,热效应逐步显现,选择在周末前往峨山县嶍峨古镇参加夜间文化活动的人群日益增多,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缓解一周工作的疲惫。与此同时,节假日期间,外来游客的数量也在稳步上升。据统计,47场夜间文化活动共为约28万人次提供了服务,其中外地游客的比例大约为35%。峨山县首届“姊妹节”与端午节期间,夜间文化活动中广场舞互动环节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参与率高达八成,其中外来游客占比达到了25%。许多游客表示,只需跳上一支舞,便能对这座城市产生深厚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