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近期,北京居民任先生在网络上上传了一段视频,向赛里木湖风景区提出了意见——景区内的一段木质楼梯,由于缺乏明显的视觉区分,使得台阶看起来与地面无异,导致游客容易产生眩晕感,踩空的风险较高。视频一经发布,景区便迅速与任先生取得联系,并派遣工人对楼梯的边缘进行了油漆涂装,以便进行标识。
在众多景区,我们屡见以木条拼接而成的楼梯,亦或有过目眩、险些踏空的遭遇,然而,对此现象提出切实建议的却寥寥无几,景区对此作出快速反应、进行所谓“整改”的更是鲜见。因此,任先生在此次事件中的主动作为和强烈的责任感;景区对游客感受的重视,不因“习以为常”而轻率敷衍,而是秉持客观事实和科学原则,迅速作出改进,这些行为都值得高度赞扬。
处理问题的效率反映了服务机构的接待态度和关注程度。从网友的反馈中,我们同样发现了诸多类似的旅游问题:道路虽美观却容易打滑,指示牌设计新颖却难以识别……相关景区可以对照这些问题进行整改,或者从中汲取经验,在服务细节上投入更多心血,摒弃空洞的形式,更加注重实质,从而赢得更好的声誉和持续发展。
此次的“良性互动”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宝贵的启示。在旅游热潮之中,游客与景区双方都有机会成为优化观光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参与者。面对关于安全与体验的疑问,他们并非采取“只要没出事”或“下次不会再犯”的消极态度置之不理,而是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合理的建议,他们不将其视为“挑衅”或“找麻烦”,也不将其看作是引发“舆情”的导火索,而是主动沟通,广泛吸纳民意,努力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了双方共赢的局面。
赛里木湖景区的木质阶梯上涂着的油漆,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象征着景区与游客之间和谐友好的美好象征。这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应以最初的善意来对待赞美和意见,牢记“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原则。
下载“齐鲁壹点”APP,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齐鲁壹点”,全省范围内有800位记者随时在线,期待您的新闻线索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