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罗盘报》近期报道,根据市场研究机构Visual Capitalist提供的数据,巴厘岛在爪哇岛之后,已跃居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岛屿。该岛面积不大,仅有5780平方公里,却承载着约420万常住人口。此外,每日还有超过6万名游客前来观光,使得巴厘岛几乎陷入了“人满为患”的境地。
巴厘岛本地媒体报道,2024年该地迎来游客约2900万人次,这一数字创下历史之最。在这些游客中,国际游客数量达到633万人次,这一比例几乎占据了印尼全国国际游客的一半;而国内游客则有2264万人次,同比增长25.3%。游客总数几乎达到了常住人口数量的7倍。疫情过后的国际游客“报复性旅游”趋势与本地旅游热潮相叠加,使得巴厘岛的“过度旅游”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旅游业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对于众多当地居民来说,它却带来了沉重的压力。41岁的登巴萨市民瓦希乌尼在接受《罗盘报》采访时直言,他在家乡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难以感受到以往的那种舒适。人口数量的持续攀升,导致绿地不断被开发,土地价格急剧上升,甚至连我们曾经憧憬的那片土地,现在也变得遥不可及。此外,他还提到,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一些地区几乎整天都处于严重的拥堵状态。
《环球时报》的特约记者曾多次深入巴厘岛进行实地考察,每次以游客身份游览景点时,都能明显感受到那份拥挤与杂乱。众多游客纷纷涌向那些热门的“网红景点”,导致局部区域人满为患,而岛上的其他地方则显得相对冷清。记者在游览乌鲁瓦图寺时,从购票、进入大门到攀登山路,几乎每个步骤都需要排队等候。尽管人潮络绎不绝,但并未达到寸步难行的地步,然而游客们拥挤在一起,使得很难静下心来细细欣赏沿途的风景。金巴兰海滩游客众多,傍晚时刻,沿岸的餐馆几乎找不到空位。海滩之上,人潮涌动,海风轻柔地掠过,虽然风景宜人,然而嘈杂的人声却打破了本应有的宁静与放松。
出行时常常面临交通堵塞的困扰。记者在交通高峰期亲身经历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原本只需40分钟的路程竟然花了近两小时。而且,旅游景点和高级酒店大多分布在南部,尤其是努沙杜瓦地区,这造成了人流众多、住宿资源紧张的情况;相比之下,北部和东部地区游客稀少,许多酒店出现了空置率较高的现象。
《巴厘岛太阳报》指出,众多旅游领域的专家们认为,巴厘岛所面临的“过度旅游”现象主要发生在某些特定区域。若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游客们实际上大多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其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门的官员马蒂尼透露,我国政府正致力于推广岛屿西部、北部以及东部的旅游胜地,旨在引导游客向这些区域分散,以此减轻南部的旅游压力,并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