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不怕挨骂,才有爆款?
抵达上海前,黑龙江省京剧院负责影像宣传的刘天领接到了院领导交代的使命,概括起来就是“吸引关注的秘诀”。刘天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展示戏曲之美的同时追求点赞量,他仍在努力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刘天原本是位舞蹈摄影师,舞蹈和戏曲都是舞台艺术的一种,然而在视频制作上的方法却有着本质的差异。在刘天列举的一连串问题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将冗长的戏曲内容浓缩至短短三分钟,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适宜于脱离文本进行影像化的演绎,是否有可能过分强调细节而忽略了整体?
我录制了《红娘·叫张生》的片段,戏曲爱好者能够理解其中的趣味,而一般观众却难以跟上剧情。究其根本,我们制作视频的目的在于吸引那些原本对戏曲不甚了解的人们走进剧院。刘天也曾经尝试制作过一些轻松有趣的内容视频。在哈尔滨的著名地标处,穿着华美戏服的演员们展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并与市民和游客进行了互动,这些作品获得了较好的反响。戏曲的服饰、化妆和道具制作精良,观看展现其魅力的视频能够最直接地激发人们的兴趣,进而可以了解到戏曲中的翻、打、跌、扑等技艺,随后又被其唱腔所吸引。
这幅图展示了京剧大师王珮瑜讲解老生“步法”的视频片段,该片段在抖音上收获了众多点赞与观看。王珮瑜同时还是本次人才培训课程的授课教师之一。
偶尔,流量会突然涌来。剧院最近发布的一段视频中,观众对影片中的“电子音乐”产生了分歧,反而使得视频的观看次数直线上升,突破了15万次。“有人指责我们使用电子琴是对戏曲的不敬,但实际上这是模拟器,许多京剧团都在采用。”刘天略显无奈地说,“有争议自然能吸引眼球,但这种方式是否真的有助于戏曲的推广,我还在深思。”
“捧红小火需用心,而点燃大火则需天命”虽是戏言,然而身处一线的戏曲从业者却怀揣着“扭转命运”的坚定决心。在今年的春节期间,北京曲剧《箭杆河边》中的“是谁如此恶毒,竟对我散布谣言”一唱段意外爆红,网友们以幽默的方式评价它,认为其与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相契合。赵梓晴对北京市曲剧团的新媒体宣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她指出,相较于新创视频的“火爆”与否的偶然性,经典剧目如《龙须沟》、《茶馆》、《烟壶》以及老艺术家们的表演视频则显得更为可靠,它们能够维持更高的关注度和持续的流量。北京曲剧因其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的特点,结合现代语境进行创新,这将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年演出600场,“天下第一团”仍需要更多关注
王成龙,这位来自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青年演员,尽管拥有近十万粉丝,却依然怀揣着强烈的不满。博兴县,作为扽腔的诞生地,这个仅有35名员工的艺术中心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吕剧与扽腔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今年,该县级剧团勇敢迈出了网络直播的步伐,中心选派了6位演员加入抖音的“聚光计划”,在短短10天内进行了20个小时的直播,移动端的表演成为了王成龙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直播过程中,王成龙不仅深入讲解了吕剧与扽腔的根源与过往,还亲自演绎了《李二嫂改嫁》、《清风亭》以及《借年》等经典剧目。然而,在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之后,如何用一部手机拍出精彩,以及如何吸引并维系观众的兴趣,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一一攻克。
图为王成龙抖音主页截图。
项目负责人、上海大学教授廖亮将此课程的目标定位为“特殊、急需、紧缺人才”。她透露,项目共收集到了77份报名资料,这一数字显著超出了预期。课程内容涵盖“形势政策与行业法规”、“戏曲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优质戏曲自媒体案例分享”、“自媒体开发与运营”以及“自媒体创意制作”五大模块,同时设有工作坊,以便学员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吕铸纯,这位来自“天下第一团”广东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的短视频运营兼演奏员,见到王珮瑜后,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最想了解的是,王珮瑜是如何在短视频中挑选内容的。”在这为期一个月的课程里,不仅有李树建、王珮瑜、单雯等知名演员,他们都将亲自与学员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吕铸纯向记者透露,西秦戏亦称广东秦腔,在当地颇受欢迎,每年的演出场次多达600场。然而,这种视频内容的记录方式以及剪辑技巧,始终未能为该剧种赢得更广泛的关注,“唯有让更多人看到,西秦戏方能登上更多舞台。”
这是昆曲艺术大师单雯在小红书平台上的展示画面。她不仅是本次人才培养项目的授课教师,更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戏曲从业者面对着必须跨出舒适区的挑战,这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就在上个月,上海评弹团的演员陆锦花荣获了一座独特的奖杯——抖音直播戏曲三强,许多网友因这场比赛而对她及评弹产生了喜爱。陆锦花表示,自己在舞台上是一位专业的演员,而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则完全是业余的。她认为,尽管努力了未必会有所收获,但若不尝试,结果必然是零。
戏曲自媒体并非仅仅追求成为热门,其存在目的并非单一。然而,新形式的传播与当代戏曲的发展轨迹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戏曲现代化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合歌舞演故事”这一中国戏剧传统在信息时代和数字浪潮中的新生。廖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