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阅兵,照见大国博弈的明暗棋盘。
北京公布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计划后,克里姆林宫迅速作出回应——普京不仅确认了参会,而且还计划进行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这一举动延续了他2015年出席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惯例,同时也将中俄两国在远东地区的粮食运输、能源管道建设以及联合军事演习等领域的合作推向了更加显著的位置。
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在这场阅兵外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朗普的立场引发了极大的猜测。据悉,白宫正在草拟一项访问中国的行程,甚至打算邀请“数十位美国企业高层”一同前往,以探讨经贸合作事宜。如果此行成真,那么特朗普将成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首位亲临现场观看中国阅兵的美国总统。美国国会内部对这一举措的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汹涌,将其批评为“对华示弱”,而《芯片与科学法案2.0》的技术封锁与阅兵式上的“历史友谊”主题形成了鲜明的讽刺对比,因此特朗普可能最终只能派遣副总统或国务卿出席。
最为纠结的顾客无疑是来自日本的。鉴于日本在二战中扮演侵略者的角色,安倍政府至今未曾对此作出任何回应。日本媒体已经陷入了焦虑之中,《朝日新闻》更是直言不讳,指出中国正通过“反法西斯同盟”的叙事方式来重塑历史的话语权,这使得日本在靖国神社等问题上显得更加被动。东京方面或许会效仿2015年的做法,仅仅派遣前政要或驻华大使出席相关活动,以避免激怒国内的右翼势力。
韩国的犹豫态度同样引人深思。总统府表示需要“全面考虑韩美同盟关系以及中韩两国间的互动”,这一说法被舆论解读为“根据美国的反应来决定行动”。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韩国在半导体、汽车等行业对中国的市场依赖程度很高,然而,保守派势力密切关注李在明政府是否存在“亲中”倾向。如果特朗普总统出席,韩国可能会顺势“跟随”;而如果美国态度冷淡,韩国或许会采取折中方案,由总理代表出席。
小国外交的智慧同样引人注目。越南紧急决定将国庆阅兵活动提前至9月2日,并命名为“A80任务”,此举既巧妙地避开了中国的关注焦点,又通过增加女兵方阵的特色展示,彰显了自身的特点。印度继续采取回避策略,以克什米尔冲突为由拒绝参加,其缺席俄罗斯红场阅兵的行为与之前如出一辙。而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伙伴则趁机加强“全球南方”的合作,通过参与活动来巩固多边主义阵营。
这场阅兵本身暗藏诸多“第一次”:
维和部队首次组成方队参阅,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姿态
国民党与共产党老兵首次共同观礼,重塑“全民族抗战”历史记忆
歼-35隐形战斗机以及高超音速武器等新型作战力量纷纷登场,而这些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均实现了百分百的国产化。
民兵方队首次现身抗战主题阅兵
49国领导人汇聚于长安街,空置的座位将更显眼地传递外交信息。两张尚未填写的邀请函——或许源自日本和菲律宾——仿佛是对2015年缺席的再现。然而,这一次,空缺的座位将承载新的寓意:在单边主义重新抬头的当下,那些拒绝共同历史叙述的国家,或许在未来的多极化世界中,需要承担更高的合作代价。
阅兵仪式不仅是一个展示军事装备的平台,同时也是衡量国际关系热度的标尺。台上掌声雷动,幕后静观其变,甚至有人故意缺席,这些种种表现都将在未来世界大国间的博弈中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