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额170亿的广汽菲克破产!曾暴增260%,如今为何黯然退场?

《中国时报》网站记者刘凯,于北京进行报道。

长沙市的湖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一份裁决,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的未来命运划上了句点。据7月8日管理人的公告,鉴于广汽菲克重整无望,债权人委员会经过讨论,法院最终宣布其进入破产程序。这家企业,承载着Jeep国产化的梦想,投资额高达170亿元,曾是一家中外合资车企。然而,它经历了销量骤降、股东间激烈争斗以及资不抵债的种种困境,最终无奈地退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舞台。

广汽集团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对法院和管理人的工作推进表示尊重与支持,并指出此次公告是破产程序中的常规工作步骤。2016年,广汽菲克销量高达近18万辆,同比增长260%,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顶峰;然而,短短数年后,到了2022年上半年,其销量锐减至仅有1861辆,陷入低谷。这一过程中,广汽菲克从辉煌的云端跌落至低谷,不仅见证了一个合资品牌的消亡,更深刻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合资模式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其兴衰历程背后,交织着产品定位的迷失、战略协同的失效以及时代洪流的冲击,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拷问。

昙花一现的辉煌

2010年3月9日,广汽集团携手菲亚特克莱斯勒(该集团后与另一集团合并,更名为Stellantis集团)以五五开的股权比例共同创立了广汽菲克(最初命名为广汽菲亚特),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70亿元人民币,旨在打造一个集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全球顶级汽车企业。这一合作标志着Jeep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的重要举措,在此之前,Jeep凭借进口车型的身份,在中国市场塑造了“硬派越野”的品牌形象,“不是所有吉普都能称为Jeep”的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

数年后,广汽菲克不断深化本土化战略,产能建设与产品规划逐步实施。特别是2016至2017年间,被誉为“黄金时代”。在此期间,Jeep品牌的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三款SUV陆续实现国产化,使得广汽菲克实现了迅猛发展。2016年,销量同比激增260%,达到17.99万辆;2017年销量进一步攀升,突破22.2万辆,成功跻身主流合资车企之列。指南者车型月均销量超过一万台,而自由光则在单月销量上接近了一万台,Jeep品牌在中国市场首次品尝到了“爆款”带来的喜悦。

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广汽菲克对市场潜在利益的敏锐洞察。彼时,我国SUV市场正以每年40%的增速迅猛发展,Jeep品牌凭借其“专业SUV”的定位,在合资品牌中构筑起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的合资合作模式曾被誉为“强强联手”的典型,广汽集团贡献了其本土化的生产和销售渠道资源,而Stellantis则提供了Jeep品牌及其先进技术。

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隐忧逐渐显现。2018年,广汽菲克因“机油增多”问题,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销量下滑的连锁反应。当年销量同比下降43.6%,降至12.52万辆,与2017年的最高峰相比,减少了近10万辆。更为严重的是,Jeep的产品线开始偏离其原本的核心定位,为了争夺家用SUV市场而做出调整。该战略失误在数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019年销量锐减41%,降至7.39万辆,2020年进一步下跌45.2%,降至4.05万辆,2021年更是减半,仅存2.01万辆。到了2022年上半年,销量进一步缩水至1861辆,生产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Jeep的品牌定位为“硬派越野”,然而,广汽菲克在实现国产化之后,却转向了家用SUV市场的主攻方向,这一决策本身便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汽车分析师林述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广汽菲克早期所取得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中国SUV市场迅猛发展的机遇,而非品牌内在价值的充分体现。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自主品牌纷纷寻求向上发展,然而Jeep却既不能依靠“专业SUV”这一标签来保持其价格优势,也不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与国内品牌抗衡,结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广汽菲克投资_广汽菲克最新报道_

合资模式深陷泥潭的致命伤

广汽菲克的失败并非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是由多方面的战略错误以及产业变革的冲击共同导致的后果。这一崩溃的过程,映射出了在新能源时代,传统合资模式所面临的深层难题,同时也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在转型阶段的一堂极具启示意义的“反思课”。

Jeep品牌的基因与“自由、探险、坚韧”紧密相连,然而在广汽菲克实现国产化之后,却走上了与之相悖的道路。自由光、指南者等系列车型被冠以“城市SUV”的称号,试图通过进军家用市场来寻求突破,却在不经意间削弱了Jeep最为核心的越野特质。这种定位在市场上造成了一种尴尬的“中间地带”,既不能满足越野爱好者对专业性能的渴望,又难以在家庭用户心中塑造出与丰田、本田等品牌相媲美的可靠性形象,更别提与长城哈弗H6等国内品牌在性价比上的竞争。当消费者意识到Jeep的“城市SUV”既缺乏舒适性又丧失了越野精神时,品牌的吸引力自然会逐渐减弱,市场表现也持续低迷。

更为严重的战略错误体现在,2018年广汽菲克停产菲翔和致悦,这标志着其全面退出轿车领域,并将所有资源投入到Jeep品牌。虽然此举可能在短期内集中力量,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单一品牌战略就如同将所有鸡蛋置于同一个篮子中,存在着极高的风险。Jeep遭遇质量问题导致声誉受损,广汽菲克因而失去了菲亚特品牌的保护层,直接暴露于市场冷流之下,其品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薄弱,这一问题被进一步凸显。

产品战略的失误犹如慢性毒药,而股东间的激烈对立则是压垮广汽菲克的致命一击。2022年初,Stellantis单方面提出要将持股比例增至75%,却遭到了广汽集团的坚决抵制。这场股权争夺战揭示了合资模式深层次的问题,中外股东在战略规划和利益分配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这些问题难以调和。Stellantis意图通过收购股权来掌控主导权,然而广汽集团却不愿放手对公司的掌控,最终双方决定以“有序退出”的方式结束合作。这场内部纷争不仅耗费了企业的资源,还在关键时刻使得管理层陷入了权力争夺的泥潭,导致错过了自救的最佳时机。

林述成认为,这种内部消耗直接引发了资源投入的短缺和市场反应的滞后。以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为例,广汽菲克几乎没有推出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从而错过了最后的自救良机。

长期战略上的错误累积最终导致了财务的崩溃,到了2022年9月,广汽菲克的总负债已经高达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激增至110.8%,资不抵债的情况直接成为了破产的导火索。尽管广汽集团在财务报告中确认了资产减值,但这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其下滑的趋势。

林述成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广汽菲克的破产现象,实际上是“市场换技术”这种合资模式在产业变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典型例证。以往合资企业主要依赖外资的技术引进,但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广汽埃安已经拥有了技术输出的能力,这导致合资品牌的技术优势受到了显著影响。Jeep的败绩表明,过分追求全面而忽视核心价值只会削弱竞争力。随着消费者从对品牌的盲目崇拜转变为更加注重体验,品牌之间的明确差异化变得至关重要。再者,如果中外双方在战略、文化以及利益方面不能形成深刻的共识,合资企业将难以维持,其股权结构的失衡和战略上的分歧所带来的破坏力甚至超过市场波动。

广汽菲克虽已不再,Jeep品牌却依然依赖进口途径保持着其市场地位。Stellantis集团承诺将对中国消费者提供持续服务,然而,这种“轻资产”的经营模式在新能源时代能否稳固,还需经过时间的考验。对于广汽集团来说,广汽菲克的失利或许是其转向专注于自主品牌的契机,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兴起则充分展示了国内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劲实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