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档案局(馆)是省委、省政府直接管辖的事业单位,受省政府领导,负责执行全省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以及省直档案的保管职责。河北省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作为河北省档案永久保存的场所,同时也是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核心机构。
河北省档案馆藏品众多,涵盖内容广泛,时间跨度从清朝顺治十四年(即公元1658年)一直延续至1999年。目前,馆内拥有784个全宗档案、54万卷(册)资料以及额外的12万件物品,其中档案占据了绝大多数。
馆藏档案根据历史时期和内容的不同,被划分为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以及现行档案三大类。
1、旧政权档案。主要为清代、民国、日伪档案。
清代档案,涵盖1658年至1910年期间,总计两千余卷,内容主要涉及直隶省的获鹿、正定、井陉、宝坻、临榆、栾城等地的钱粮账册、户籍记录、土地契约以及民事诉讼等档案资料。
民国时期档案资料,涵盖了国民党在河北地区的党务、政务、军警司法、财政金融以及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档案内容。
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伪河北政府、华北物资物价管理机关、粮食管理部门以及冀东地区反共自治政府的文件记录。
长芦盐务局的档案资料,主要记录了1911年至1949年间长芦盐业在生产、销售以及打击走私等方面的详细情况。
革命历史档案记录了1920年至1949年间的内容,主要展现了中共顺直省委、中共河北省委、中央北方局以及各根据地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相关档案资料。
现行档案主要包括自建国以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所编制的文件资料。此外,还包括了建国初期被撤销的察哈尔省、热河省以及通县专区、定县专区的相关档案资料。
馆藏资源总计达到四万册,主要包括报刊、史志以及图书资料三大类别。
1902年至1997年间,共有257种报刊,累计7094册。在这些报刊中长子县教育局档案接受,旧政权的期刊有23种,共计341册;革命历史报刊有209种,共3657册;而建国后的报刊则有25种,共计1293册。
2、史志。1645年-1994年间史志5460册。
建国前,共有9311册资料问世,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学等多个领域。而建国后,资料数量增至15918册,这些资料主要是由中央、国务院、华北局、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机关编印而成。
河北省档案馆的职能涵盖档案管理、资料搜集与开发、以及科技应用三大核心部门,这些部门共同负责档案的搜集、分类、储存、应用和查询等关键步骤。1983年,我国引进了首台计算机;紧接着,在1986年,国家档案局启动了“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这一科研项目,并在199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我国自主研发了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到了2000年长子县教育局档案接受,成功搭建了局域网,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河北科怡2000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版),实现了保管、利用、借阅等业务工作的网络化流转;目前,省馆计算机数据库中已收录超过80万条文件级目录。
河北省档案馆自1999年起在互联网上搭建了自家的网站平台,到了2003年5月28日,该馆正式对网站进行了全面升级并重新开通,命名为“河北档案信息网”。此次改版使得网站在访问量、信息内容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迅速跻身同行业省级网站的前列。
省档案馆目前为公众提供查档服务,主要分为现场查阅、通过信函或电报查询以及网络查询三种方式。在档案资料的检索方面,既有传统的人工目录,也有现代化的机器检索目录,同时,还新增了档案资料及现行文件的在线检索功能。这种检索方式的多样性极大地便利了公众,使他们能够根据各自的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档案信息获取途径。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师范街80号
邮编:050051
电话:(0311)87902333
传真:(0311)87903851
网址:www.hebdaj.gov.cn
E-mail:hebdaj@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