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治3月20日电,杨静报道,20日,长治市长子县新闻中心传来消息,该县计划依托长子鼓书、长子八音会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治有个长子县,还有木化石群落、法兴寺等历史古迹,充分挖掘本县的文化旅游潜力,展现“千年古县”的独特魅力。
长子县承载着丹朱的封地、精卫的故里以及西燕的古都之美誉。该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尧王的长子丹朱曾在此地受封。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7月长治有个长子县,长子县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中国千年古县”称号。
近年来,山西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长子鼓书和八音会也因此迎来了旺盛的发展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该县文化产业每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数千万元。
长子鼓书,作为山西省的一项古老说唱艺术,于2011年成功跻身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该艺术形式的表演团队常年穿梭于乡村之间进行演出,其中年收入超过40万元的优秀曲艺团队不在少数,而整个县域内鼓书说唱的年收入总计可达到900多万元。
长子县除了长子鼓书之外,八音会亦成为了该县的一张显著名片。八音会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音乐团体,其演奏主要依赖于鼓、锣、钹、旋、笙、箫、笛、管等八种传统乐器。传承人崔青云向记者透露,长子县目前拥有超过100支的八音会队伍,参与人数超过3000。粗略估算,长子八音会的年收入可达数千万元,已然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2017年11月29日,于长子县举行的全国炎黄文化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震发表观点称:“长子县拥有悠久的过去,文化底蕴丰厚,特别是炎帝活动的相关遗迹随处可见。长子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的重要诞生地之一。”
在长子县南陈乡的仙翁山上,藏有一处鲜为人知的自然奇观——历经2.5亿年岁月的木化石群落。这个群落是我国境内独一无二的古生代木化石聚集地。
法兴寺的圆觉殿内,那十二尊圆觉像,堪称我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是宋代雕塑艺术的杰作,还蕴含着浓厚的唐代风格,被誉为“东方彩塑之冠”。
借助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长子县近年来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致力于构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该县在旅游业中巧妙融入文化特色,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吸引人气的平台、塑造形象的媒介、增强实力的产业,力争早日跻身旅游强县的行列。
今年,长子县将着手规划并启动法兴寺A级景区的创建工程,以及色头至羊头山旅游公路的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将适时推进发鸠山和皇明湖的旅游开发,致力于打造长子县的精卫文化品牌。此外,还将策划并举办“千年古县大美长子”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周以及全国炎黄文化论坛等重大活动,以持续增强旅游业的影响力,进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长子县委书记李国强如此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