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掌门人刘杨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印度生产的iPhone良率仅有五成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若印度制造的产品质量真的如此糟糕,富士康理应早已撤离。然而,他也指出,郑州的富士康工厂是公司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在高峰期,该工厂的员工人数甚至高达40万。
此前,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称,印度生产的iPhone15的合格率仅有五成,且大肠杆菌含量超标,这一情况导致欧洲多国纷纷退回印度生产的iPhone15;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消费者也明确表示拒绝购买印度生产的iPhone15,为此,苹果公司不得不公开发布声明,强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iPhone15均为国内制造。
借鉴了去年的经验教训,据悉,今年在我国市场销售的iPhone16系列将全部实现本土生产,以防止iPhone15上市后受到印度版iPhone15的负面影响。这一举措表明,苹果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毕竟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Phone销售市场。
苹果公司今年在印度也将开始生产iPhone 16 Pro,这一步比去年又前进了一步;去年,印度仅负责生产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这两个低端型号,而这些工作主要由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承担;至于纬创工厂,由于印度财团尚未确认是否会获得苹果的订单,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而和硕在印度的工厂,其所有权正处在与印度财团塔塔的谈判之中,目前尚处于不稳定状态。
富士康的刘杨伟所表达的观点,无疑是对其印度工厂的一次正面辩护。然而,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发展迟缓,这一点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019年进入印度的富士康,其印度工厂的员工数量仅维持在约5万人,相比之下,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在短短两年内便完成了建设并吸纳了30万名工人,两者在规模和速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刘杨伟虽已为印度工厂正名,然而富士康面临的难题依旧未解。印度工人的生产效率和技能水平与中国同行相比有所欠缺,中国工人能够忍受繁重的工作并自愿加班,反观印度工人却频繁罢工,这使得印度工厂的生产能力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富士康面临印度财团的巨大挑战,塔塔集团已接管了纬创在印度的工厂,这使得纬创几乎退出了iPhone的代工领域——2023年,苹果公司仅将iPhone15的1%订单分配给了纬创,而和硕的控制权仍在协商之中。富士康现在唯一剩下的担忧就是其在印度的工厂也可能被收购,这种风险已经迫在眉睫。自去年以来,富士康在印度的另一家工厂专门为一家中国手机品牌代工,但今年,该工厂失去了中国手机市场七成的订单,这些订单被印度本土的代工厂所夺走。
由于这种威胁的存在,富士康不得不将原本在印度的工厂扩张计划缩减,从原先规划的7万人减少至现在的5万人。与此同时,公司却在郑州大规模招募员工,短短两周内便吸纳了5万名工人,这一数字几乎等同于印度工厂的全部员工。由此可见富士康要求中国员工从印度撤离,郑州的富士康规模远超印度的富士康。此外,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还拥有众多工厂,包括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等。
除此之外,富士康在越南遭遇了困境,越南方面责令三星、富士康等企业减少30%的电力使用。这一要求使得三星不得不将大量手机订单转交给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去年中国代工厂代工的手机数量超过4000万台,据悉今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700万台;而富士康则将越南的设备打包运回国内工厂,这与它之前将中国设备运往越南的做法如出一辙,但这次回归国内制造的画面却显得不那么光彩。
当然,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富士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过去十余年间,富士康始终位居我国出口企业之首。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几家代工企业也跻身出口企业前20强。这充分说明富士康要求中国员工从印度撤离,代工业务依旧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双方之间应当被视为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