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未来的美食如何演变,市场终究会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严格的考验;那些既能满足视觉享受又能触动味蕾,在打造愉悦体验的同时坚守食物的原始风味、提供实在的价值和情感上的慰藉,并且能紧跟消费潮流不断更新的品牌,才能获得食客们长久的青睐。
听闻三里屯新添了多家颇具魅力的餐馆,人气旺盛,若想占据窗边的座位,还需提前预定。即便是平日里宅在家中不出门的Julia,上周也忍不住前往了一家备受瞩目的新店,想要一探究竟。一番用餐体验过后,发现这里的氛围并未如传闻那般浮夸,食材新鲜,外观也颇具吸引力。店内装饰虽不及米其林餐厅那般奢华,却拥有宽敞的空间和明媚的阳光,非常适合聚会和约会。
环顾四周,几乎每张桌子上都能看到手持大餐盘拍照的年轻女孩。这种现象恰恰契合了所谓“漂亮饭”的概念,这类外观精致、便于拍照分享的美食多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然而,若要品尝一顿如此精致的正餐,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仍是那些价格不菲、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的Fine Dining餐厅,如福楼法餐厅、THE HALL会馆丨路易威登等。
依托社交媒体的助力,自2024年起,"漂亮饭"项目迅速崛起,借助Z世代人群的分享热情和追求新鲜体验的心态,它不仅融合了审美享受与社交功能,而且在价格上也非常贴近大众,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消费新趋势。
小红书上那超过180万篇关于精美美食的推荐笔记,以及72.9万篇相关的讨论帖子,还有抖音上超过5亿次的相关话题播放量,共同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于这种充满美感仪式感的餐饮方式的极大喜爱。
三里屯新店开业,泥靴吸引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长达三小时;武汉品牌三出山火锅荣登大众点评北京火锅热门榜榜首;人均消费80元的意大利餐厅Caparesh座无虚席——这些外表华丽、口感诱人的美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食客纷纷打卡分享。这些美食正以惊人的速度涌入城市核心商圈,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味蕾,更赢得了他们的心。
为何那些取悦年轻人群的美食再次流行起来,并且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呢?
漂亮饭,汉阳造
热衷于品尝美食的你,或许早已察觉,七八年前,物美价廉的漂亮饭便在武汉这片土地上崭露头角,逐渐扎根发展。短短数年,The Boots泥靴、O'eat、KCOOKING、UH祐禾、Grande A'moo、三出山火锅、NEED创意韩国料理、野果yeego等品牌纷纷开业,它们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影响力,荣登大众点评各大城市的热门榜单,成为了众多城市中当之无愧的Top10热门餐饮品牌。
在我们心中,武汉似乎并不以细腻的文化著称,那为何它却独树一帜,成为了美食盛宴的发源地呢?
这主要与武汉近期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紧密相连。2024年,SKP和万象城两大高端商业综合体相继在江城扎根,18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也陆续开业。新加入的竞争者与老牌商业地产如武商MALL、武汉天地等,正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措施,努力实现品牌的升级和革新。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商业地产不仅拥有黄金地段、高端奢侈品和大量顶级客流,还享有无形的品牌信誉。根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24年武汉的购物中心新增了456家首店,其中餐饮类首店占比高达36%。
武汉的餐饮企业们在拓展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新兴的一线城市市场时,对首店选址的考量尤为重视。以深圳的万象天地为例,O'eat餐厅便坐落于此;南京的河西IFC国金中心则有野果yeego;长沙的北辰三角洲大悦城则引进了KCOOKING概念韩餐。不难发现,武汉品牌在选择店铺位置时,依然倾向于地标性的购物中心、新兴的商业综合体以及时尚的街区。
“首店”本身便具有话题性和吸引力,顾客们对商圈的尊敬往往超过对店铺本身的敬仰,这种稀缺性在商圈庞大的客流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为店铺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与其说是这些店铺在争夺核心商圈的位置,不如说是它们精心营造了独特的消费场景。
武汉地区旺盛的本地消费实力,为这些餐饮品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和谐因素。
武汉市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2023年,武汉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达到了8.2%,这一数字明显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武汉市的消费能力异常强劲,为餐饮品牌带来了爆炸式的增长。据2020年大众点评平台的数据,O'eat在武汉国广开设的首家门店,开业仅一个月,平均每天的排队时间就长达3小时,单店一个月的营业额更是超过了400万元,这一成绩刷新了武商MALL西餐类别的最高纪录。
武汉的食客们,一旦拥有“过早”基因,便将美食视为生命之源,他们兼具“金主爸爸”与“质检员”的双重角色,不仅为餐饮品牌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还助力它们拓展至武汉之外。
要多“漂亮”,才能被消费者看到
尽管众多新兴餐饮品牌源自武汉,然而真正让这些美食受到广泛关注并流行起来的,还是它们那“美观、美味且适合分享”的特点。若要阐明这些美食为何能迅速走红,我们必须追溯其核心的烹饪秘方——实际上,这种美食的精髓在于将“视觉经济”与“体验经济”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组合。
五年前,乃至十年前的“漂亮饭1.0”时期,若想同时满足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人均消费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的Fine Dining(高级餐饮)。在这高消费的背后,还伴随着高品位的追求,每家餐厅都仿佛是一座艺术殿堂,每一道菜肴的摆盘都精致得如同精心设计的装置艺术。这些初尝赚钱滋味的年轻人,往往只能站在店门口匆匆一瞥,心中默默感叹:“打扰了,实在是我自不量力。”那时的美食,虽然诱人,却也确实让人感到一种“只能远观,不宜亲近”的隔阂。
时运更迭,没过多久,那些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便迎来了“精致美食2.0”的繁荣时期。这一阶段的体验式消费如同顿悟一般,不仅餐饮品质未减,而且在追求“美观、趣味、易拍”的潮流中迅猛发展,更关键的是,价格却十分亲民。那些精通情感消费、深谙“小确幸”之道的餐饮品牌,摒弃了以往的高高在上,转而放下身段,积极向每一个愿意用小额消费来彰显个性的消费者伸出热情的双手。
踏入餐厅的那一刻,用餐变成了餐厅的一场演出:在等候区,三出山为你精心准备围炉煮茶,烤肉店突然端出一款烟雾缭绕的液氮分子冰淇淋。菜系可以随意搭配,食材可以大胆跨界,一顿饭仿佛经历了一场感官的过山车之旅。厨师推着小车至你餐桌旁,现场为你精心刨削出薄如蝉翼的黑松露薄片,周围环境配有适宜拍照的灯光、雅致的餐具以及极具吸引力的美食,唯独欠缺一句用于朋友圈分享的诱人文案。
这感受宛如在泡泡玛特中意外抽中限量版玩具。只需投入少许资金,便能即刻获得一份确切的愉悦,为年轻人略显拮据的生活增添一丝甜蜜,完美契合大众勤俭持家、适度消费的价值观。
因此,美食界的复兴恰恰精准地迎合了年轻一代对于“既要实惠,又要形式感;既要填饱肚子,又要满足视觉和社交需求”的复杂情感需求。一旦“既美观、美味、易拍、又不贵”成为现实,那么所谓的漂亮饭便迅速成为了00后们的热门选择。
漂亮就行”吗?
然而,事物总有正反两面。正当“精美餐食”的风潮席卷而来,传统餐厅纷纷革新形象,追求视觉和体验的双重提升,甚至年轻人也开始在自家厨房探索“家常版精美餐食”之时,另一方面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在社交平台上,诸如#精美餐食受害者联盟#等话题下的抱怨,揭示了精美餐食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忧虑,仅仅依靠“精美”这一标签,餐饮品牌或许难以维持其持久的生命力。
食客们兴致勃勃地支付了精致摆盘和环境的费用,并在朋友圈晒出九宫格照片后,随着对“初遇”的新鲜感逐渐消退,他们可能会遇到味觉上的失望或对性价比的疑虑,这种低复购率现象也使得一些网红餐厅在经历开业初期的热闹之后,营业状况急转直下。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正迅速提升消费者的审美标准,甚至导致人们产生厌倦情绪。以Julia为例,她见惯了那些精心设计的“套路”,如今已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她开始在小红书上寻找那些口碑良好的“苍蝇馆子”,仅仅是为了能吃上一顿“简单而美味的饭菜”。
对于那些赶上了情绪消费热潮的商家来说,不论是“漂亮饭”的流行,抑或是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的崛起,都存在着共通的发展轨迹。泡泡玛特凭借“盲盒”带来的意外惊喜和与IP之间的情感纽带迅速走红,然而,它也遭遇了用户持续关注(尤其是长期用户忠诚度)的难题;老字号黄金品牌依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赢得了高端市场的喜爱,然而,由于其产品价格较高,这决定了消费者再次购买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这些现象与“漂亮饭”所面临的困境有着相似的结局,反映出当代消费者正经历着一场价值观的转变——他们不再单纯追求物质上的“拥有更多”,而是更加向往“体验更佳”、“感受更深刻”以及“表达更真挚”的精神层面的共鸣。
一方面,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已不再局限于物品本身,而是转向了其带来的整体体验。以老铺黄金为例,那些排队购买金饰的顾客显然明白,金饰的价值远超其黄金成分,它还代表着在店内欣赏传统工艺、聆听文化传说、享受个性化服务的深度体验。
此外,品牌在满足顾客对产品功能的基本要求之外,还需关注顾客与商品之间的情感纽带,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体验。就像那些热衷于抢购泡泡玛特IP角色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欣赏Molly的执着与Zimomo的可爱,还珍视这些潮玩每日的默默陪伴,即便在热潮退去之后,他们也能抛开追求“炒热销品”的急躁心态,真正去喜爱这些角色的设计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然而,体验感乃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感受;从更深入的角度审视,其内在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演变以及时间的推移,它所能带来的“体验溢价”将是一个逐步减少的过程。
因此,情绪消费品牌若想在未来取得成功,不能仅仅依赖构建仪式感,追求短暂的轰动。品牌必须摒弃那种表面的模仿,真正地深入理解并感同身受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为他们带来独特的体验。同时,还需将情感价值融入用户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品牌领导者需具备敏锐的商业智慧,同时还要深入洞察人心,能够细腻地与用户产生共鸣,并且持续地提供令人愉悦的体验。
正如品味佳肴的极致在于“清欢”,不论美食如何演变,市场终究会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严格考验;那些既能满足视觉享受,又能触动味蕾,在营造美好体验的同时坚守食物原始风味、提供实际价值与情感慰藉,并能顺应消费潮流持续创新的品牌,方能获得食客们持久的青睐。无论如何,即便是再精美的仪式与精心布置的场景,最终也要让步于那舌尖上瞬间涌现的真实而纯粹的喜悦。
Julia兴奋地分享道,最近有朋友向她推荐了一家经营了二十载的简陋餐馆,听闻其美食颇受好评,她正计划着下次一同前往尝鲜。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