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某幼儿园血铅超标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当地政府已经得出调查结果,并且多家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但在网络舆论场上,仍有大量质疑之声。有人提出疑问,为何天水与西安医院的检测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例如,有人对通报中提及的两个食品样本所检测出的铅含量提出疑问,该含量分别为每千克1052毫克和1340毫克,这一数值甚至超过了工业防护涂料的国家标准上限(即每千克不超过1000毫克),这让人难以相信是彩绘颜料造成的。
本文并未涉及此次事件的具体细节,而是旨在探讨中央媒体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定位。
作者与众多中央媒体在众多焦点话题上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与协作,并且与众多编辑和记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作者在中文互联网领域有着长时间的深耕,对自己的网络感知能力颇为自信。然而,自今年起,作者明显感觉到,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地方调查结果尚未经过充分的质疑和审视,部分中央媒体便急于介入并发布、传播相关信息,这加剧了网络舆论的质疑之声。
从新闻报道的视角来看,媒体对外发布地方调查的最终结果,实际上只是在传递一则“消息”。然而,在中国大陆的舆论环境中,中央媒体对地方调查结论的发布与转发,从读者的心理接受角度分析,相当于对这些结论给予了认可和支持。
今年,各地接连发生热点事件,中央媒体介入速度过快,由此引发的网上舆论对调查结果的疑虑,矛头直指中央媒体而非地方。地方媒体观察到央媒的介入,便缺乏了继续回应网络舆论的动力,这种情况很容易助长地方推卸责任的心理。作者指出,这种状况或许并不符合中央媒体的初衷和本意。
作者的建议是:
地方媒体可以率先发布调查结果,而中央媒体则不宜急于跟进转发或公开,以便网络舆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若地方调查结果不够详尽或有遗漏,网络舆论发酵后,地方有关部门仍有机会进行补充调查和说明,这实际上有助于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持续发挥。
中央媒体若对地方事件进行报道,必须先行开展必要的独立调查,而不仅仅是简单转述地方调查的结论。中央媒体需认识到,即便在转发地方调查结论时未发表任何评论,社会公众仍会视其为对地方调查结论的支持,从而将舆论压力从地方转向中央媒体。
在互联网时代,官方有必要对热点事件作出迅速的反应。然而,在回应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回应的具体方法,还要仔细斟酌回应的级别。
公信力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塔西佗的陷阱却无处不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