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代表团来宁夏探寻防沙治沙合作新路径?背后有何深意

7月1日至2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生态和自然资源部门的官员以及农林领域的专家们组成了一支代表团,他们抵达宁夏。此次访问的目的是为了实地考察宁夏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前沿工作,并寻求在防沙治沙领域开展新的合作方式。

在位于灵武市的白芨滩防沙林场大柳毛子沙窝治沙基地,讲解员向代表团详细阐述了白芨滩长达70年的持之以恒的治沙历程。

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南侧的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宁夏引黄灌区与沙漠斗争的先锋阵地。自1953年设立防沙林场以来,无数治沙工作者投身于沙漠,致力于植树造林,至今已累计完成近70万亩的治沙造林工程。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构筑起一道长达60公里、东西宽度介于20至30公里之间的“绿色长城”,成功地阻止了沙地向南扩张和向西蔓延的趋势。在这片曾是一年四季狂风肆虐、天空无鸟飞翔、大地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如今已变成了绿树环绕、碧水轻吟的美丽景象。这里,一幅融合了西北雄伟与江南秀美的生态长卷,正铺展在被誉为“塞上江南”的这片土地上。

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走进宁夏 探寻防沙治沙合作新路径_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走进宁夏 探寻防沙治沙合作新路径_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代表团成员弯腰于沙地之上,亲自拿起铁锹,挖掘麦草、翻松沙土,亲自感受了制作麦草方格的过程。哈萨克斯坦生态和自然资源部林业及野生动物委员会副主席马克萨特·叶列梅索夫说:“我国治沙项目的巨大规模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在治理沙漠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令人赞叹,特别是草方格技术、耐旱植物培育以及沙漠地区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宝丰农光一体化项目基地之中,广阔的3万亩光伏板下方,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枸杞林。当下正值枸杞头茬成熟之际,代表团成员们手持手机,争相捕捉这枸杞林下的美景。在活动现场,他们详细地咨询了相关技术参数和生态效益,对宁夏地区“一地两用”的光伏治沙模式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表达了将这一成功经验带回故乡的强烈愿望。

据消息,6月17日,中国与中亚的荒漠化防治协作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这一举措标志着该机构成立以来,宁夏首次迎来了国际代表的参观与调研。在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宁夏林业草原领域的专业人士就基因筛选、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树木培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就自动化苗圃、生物可降解容器等前沿技术进行了交流。此外,双方还就干旱地区森林的恢复以及沙产业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前景进行了探讨。(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