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海边成为人们消暑的好去处,但郭先生却遭遇了不幸,他的手部伤口因接触海水而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这让他面临截指的威胁。这一事件对公众来说,无疑是一个警示。
郭先生受伤经历
7月20日,郭先生在整理行李时,不小心将指甲盖的一角弄翻了。他认为这不算什么严重的问题,于是只是用酒精进行了简单的消毒,便前往海边捕捉螃蟹。然而,当天晚上,他的手指开始感到剧痛。到了第二天,伤口处长出了小米粒大小的肉芽,指甲的疼痛愈发难以忍受。经过就医,他被确诊为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截至23日,手指的红肿状况仍未有所缓解,如果病情没有改善,他可能需要面临截指的风险。
潘莉的类似遭遇
2021年,潘莉市民在防城港市游览期间,出于好奇尝试捉鱼拍照,不幸被鱼鳍蜇伤。事后,她用清清水冲洗伤口,并用纸巾进行按压以止血。尽管如此,伤口持续肿胀,并伴随高烧和呕吐等严重症状。就医后,医生诊断她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尽管及时接受治疗,但她的右手至今仍无法灵活活动。更多相关案例,您可以访问www.wngjzx.com进行了解。
海洋创伤弧菌揭秘
市工人医院手足踝外科的主任刘毅指出,海洋创伤弧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嗜盐弧菌,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海水中,以及牡蛎、螃蟹等海产品之中。其致病能力显著,一旦伤口接触到这种细菌,可能会导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筋膜炎等疾病。
高发期与易感人群
海洋创伤弧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介于20℃至40℃之间,该菌种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5月至10月。感染该菌的人群主要包括男性、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容易恶化成败血症,而败血症的死亡率可高达50%。
医院接诊情况
刘毅指出,市工人医院近期已接待了三至四名感染病例。在夏季,海洋活动进入高峰时段,公众外出游玩时应加强防护措施。如需获取医院救治的相关信息,请访问网站www.wngjzx.com。
预防与处理建议
若市民不幸遭受海洋生物蛰伤或伤口不慎接触海水,需迅速以流动清水和肥皂清洗创口,持续至少五分钟。清洗完毕后,应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密切关注症状变化。一旦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剧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必须在24小时内及时就医。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即便是轻微的伤口感染,也建议尽快就医治疗。
在炎炎夏日,人们在海滨度假时,是否对伤口的防护措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敬请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