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到来。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众多海外华裔大学生深受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怀所感染。他们追忆那段充满战火的日子以及英勇的壮举,这些回忆引发了他们深刻的思考,并促使人们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感。
瞻仰雕塑现场
7月13日午后,一场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学术研讨活动在海南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15名华裔大学生参与了此次盛会,他们抵达了海南青少年科技公园广场。在那里,他们怀着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欣赏了由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陈学博倾力创作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雕塑。随后,学生们有计划地前往雕塑前,向其敬献了菊花,每一束菊花都承载着他们对先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的敬意。
雕塑的创作与特色
这座花岗岩制成的雕塑生动地展现了南侨机工以肉体之躯搭建的抗战“生命线”。在石雕中,两位青年形象鲜明,一位身着汽车维修工的制服,另一位则是驾驶技工,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工具,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们的脚下是曲折蜿蜒的山路和波涛汹涌的江河。雕塑的整体高度被设定为7.7米,以此纪念“七七事变”。怒江的水流与废弃汽车等物品巧妙结合,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悲壮色彩的历史画面。
南侨机工的历史使命
自1939年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南洋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的倡议,共同组建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毅然决然地返回祖国,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支援活动。他们沿着滇缅公路及其延伸路径,争分夺秒地运送抗战所需物资,同时在此过程中对车辆进行组装与维护。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物资运输的成就
1939年至1942年期间,滇缅公路运送了超过五十万吨的军事补给,此外,民用物资的运输量同样巨大。这些物资对于支持抗日战争前线至关重要,同时也彰显了南洋华侨机工队伍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卓越的奉献。
海南籍机工的牺牲
在南侨机工的3200多名成员中,海南籍成员数量超过了800名。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这部分成员中,有超过400人不幸遇难或失去联系。他们原本有机会在海外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在祖国遇到困难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展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华裔学子的感悟
新西兰华裔大学生范元凯站在雕塑前,神情显得格外激动。他深刻感受到了南侨机工那崇高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在雕塑中显得庄重而持久。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潘林浩、逄艺文等华裔学生也纷纷表达出内心的触动,他们深刻领悟到家国情怀的分量,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深远影响。
这些来自海外的华裔学生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对爱国情感的延续。他们如何将南侨机工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华裔青年继承南侨机工精神的现象,您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