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台湾作家、文化专家薛仁明近期带着他最新出版的《其人如天》一书来到了深圳。此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深入分析了《史记》中的刘邦、项羽、张良等人物,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7月3日下午,一场以“走在历史的气运上”为主题的新书签售活动在举行,薛仁明运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向现场一百多位观众详细阐述了《史记》中众多历史人物的品格与为人之道。
薛仁明与新版《其人如天》
薛仁明,1968年诞生于台湾,其祖籍可追溯至福建漳州。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并创作了《天人之际:薛仁明读〈史记〉》以及《孔子随喜》等著作。在《其人如天》的新版中,他继续保持了其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为读者揭示了理解历史与现实的独到见解。
讲座现场
据调查,《其人如天》一书主要探讨了两大核心议题:一是关于“历史运势”,二是关于“生命风貌”。前者阐述了时势造就英雄的观点,而后者则强调了英雄影响时势的论断。薛仁明指出,对于书中描述的那群奠定大汉王朝基础的人物来说,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他进一步强调,本书以我国传统视角审视这些人物,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胸怀宽广,二是态度公正。
薛仁明指出,刘邦在历史长河中被无数人评说,众多文人墨客视其为无赖,对其嗤之以鼻。然而,他那种“进能成就事业,退能不陷困境”的宽广胸怀,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开创大汉朝的伟人,留下了汉字、汉语、汉人,从而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走向。
新版增补的篇章特别突出了“平正视角”这一观点:无论是那脚踏实地、低调务实的“办事员”萧何,抑或是能够坚守成规、无所作为的“守成者”曹参,他们只是默默地将分内之事做好,内敛之中自有光芒。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是赞誉还是不公,对他们而言都无关紧要,他们既不因外物而喜悦,也不因个人得失而悲伤,仍旧专注于自己应做的事情。薛仁明指出,就是这样一群胸怀宽广、性格平和的人们,他们表面上看似平凡无奇、无所作为,然而实际上,他们却真正地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成为了开创国家基业的君主与臣子,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今社会,大众渴望得到关注与认同,一旦遭遇不公,便容易产生所谓的“心理创伤”,稍有不顺心便可能陷入抑郁,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薛仁明指出,借鉴历史人物的正直与豁达,有助于现代人摆脱困惑与焦虑。
签收现场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其人如天》这部新版不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更是一本易于阅读的书籍。薛仁明强调,中文不应仅停留在观看层面而忽略了阅读。他指出,中国拥有庞大而复杂的方言体系,随着时空的变迁,言语也随之改变。然而,我们的文化正是依托于统一的大文字系统而不断延续,这既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紧密结合的文字,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体系。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书籍的阅读体验。我们的文字蕴含着韵律,古人在阅读时会高声朗读,进行吟咏。这本著作,正是依据朗读时展现汉字韵律之美的原则所创作而成。
薛仁明在讲座中半开玩笑地提及:“身为宅在家中创作的文人,我的创作速度颇为缓慢,大约每日只能产出五百字,而且每天需连续坐上七至八个小时。这种对文字的精益求精,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的苛求,或许会被视为愚蠢之举。然而,在我眼中,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对得起祖先传承下来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