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际,恳请您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一回,美国人又玩起了过去的伎俩。
只是,此次行动并非针对俄罗斯,而是意图使中国与印度遭受无端的牵连。
2025年6月29日,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发表强硬声明,警告那些从俄罗斯采购石油却未对乌克兰提供援助的国家,他们需做好面临高达500%关税重罚的准备。
这话一出口,国际舆论炸锅了。
中印成了“头号靶子”,而特朗普还拍手称快。
可问题是,这到底是动真格,还是又一场川普的政治表演?
“500%关税”不只是嘴炮
格雷厄姆是谁?
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这位资深参议员,素以“反俄派激进分子”的身份闻名,以至于连俄罗斯方面都对他的客套之词不屑一顾,直接将他列入了“恐怖分子”的黑名单之中。
此乃一位在政界颇具狠劲的人物,在2025年6月29日这一天,再度提出了一项他自称为“重大突破”的法案。
若有人从俄罗斯购入能源却对乌克兰不施援手,那么很遗憾,美国将对这些商品实施高达500%的关税。
是的,500%!
这可不是打个喷嚏吓吓人。
这要真落实下来,就是经济上的“核打击”。
不仅让企业成本翻五六倍,更可能一刀砍断全球供应链的动脉。
格雷厄姆点名了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
他宣称,这两个国家所购买的俄罗斯石油高达七成,实际上是在为普京的军事体系提供滋养。
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像极了他向特朗普念的剧本。
没错,特朗普也“在剧组”。
格雷厄姆亲自披露,他与特朗普一同参与了高尔夫活动,特朗普对于该法案的态度是“坚定支持”。
法案中还贴心地为总统留了一道“豁免条款”。
总统有权决定对某些国家实施赦免,换言之,是否真的继续这场战争,完全取决于特朗普的个人意愿。
这情形颇引人深思:该法案表面上气势磅礴,却在关键时刻留下了漏洞,宛如一场看似凶猛却未必真正敢动手的政治表演。
但即便如此,这场“政治表演”也不可小觑。
格雷厄姆的提议已获得84位参议员的共同背书,这一支持力度几乎为提案在参议院顺利通过奠定了基础。
这说明什么?
无论是实际对抗还是虚张声势,美国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反俄”视为政治上的正确立场,将“围堵中国”当作普遍的集体行动。
中国不会再吃第二次亏
这次,美国人又拿起了熟悉的武器:加税。
可这招,中国真不怕。
还记得2018年到2020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吗?
那时,美国频繁举起关税的大刀,摆出一副“我必胜你”的姿态,其结局又是如何呢?
中国顶住了压力,美国自己反倒先乱了阵脚。
我国迅速启动了相应的对等报复行动,针对美国在农产品、化工以及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进行了精确的打击。
最终,美股市场一片狼藉,哀鸣声此起彼伏,美国农民纷纷抱怨不已,白宫政府被迫黯然无光地重新开启谈判。
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展现了非同一般的抗压能力。
现在的中国,底气比那时候更足。
比如,先前格里尔突然对外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关税。
2025年4月9日正式生效。
这一所谓“对等”,其实是赤裸裸的经济讹诈。
在此前已实施的20%和34%税率之外,美国又额外提高了50%的关税,使得整体税率骤然攀升,最终竟高达令人难以置信的145%,一举越过了百分之一百的大关!
尽管这看似是一场势不可挡的增税行动,却并未引发预期的经济狂潮。
中国没有慌,资本市场没有垮,供应链也没有崩盘。
相关人士还公布了反击手段,每一项都直指美国经济的命门。
比如农产品关税升级。
美国对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有着极高的依赖,特别是大豆和高粱,它们是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是特朗普支持者的主要来源。
若中国对农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必将对美国家庭农场主的收入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导致国内政治压力的加剧。
再比如禁止美禽肉入华。
表面是“食品安全”问题,实则是精准打击美方重要出口商品。
鉴于美国近期频繁爆发禽流感,该措施不仅具备了法律依据和合理基础,而且既是对贸易的反击,也是对公共卫生的防护。
最致命的是暂停芬太尼合作。
这是外交上的“重锤”。
中国在芬太尼管控上持续为美国提供支持,以遏制毒品问题的蔓延。然而,面对美国的不诚信行为和倒打一耙,我国选择暂停合作,这不仅是对背叛行为的反击,更是对美方不负责任地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行为的警醒。
面对高关税,中国不是吓大的。
例如,从2023年起,我国便对稀土、石墨、镓等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实施了出口限制措施。
2025年,又进一步将某些技术和材料列入许可审批清单。
美国那些依赖中国产业链的高科技公司,早已吃过苦头。
这还不算,中国在能源上也加快了脚步。
我们没有将所有鸡蛋置于俄罗斯这一个篮筐之中,相反,我们主动拓宽了中东、非洲以及南美的进口途径。
同步推进新能源、氢能源以及核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降低对外界资源的依赖程度。
因此,格雷厄姆所提及的“高达500%的关税”听起来颇为惊悚,但若真的付诸实施,他是否真的有胆量去执行呢?
美国自己能撑得住吗?
用咱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来说,可别以为我们听了狠话就会害怕,咱们可是凭借着真正的实力走到了今天这一步的。
谁才是最大的输家?
格雷厄姆法案点了两国名字:中国和印度。
但两国的态度、战略、底气,却截然不同。
中国面对威胁,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印度这边,则多少有些尴尬和慌乱。
这几年,印度通过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打折石油,赚得盆满钵满。
这既让它们控制住了国内油价,也为卢比汇率提供了支撑。
然而,问题在于印度一边在享受俄罗斯带来的诸多好处,一边却又试图在地缘政治领域对美国进行战略上的依赖。
这情形使得它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摇摆不定,如同同时驾驭两艘船,最终连自己前进的方向都感到迷茫。
在2025年的G7峰会期间,莫迪未能与特朗普进行面对面交流,双方仅通过电话进行了象征性的沟通。
在另一边,印度代表团在美国为争取降低农产品及轻工业品的关税而四处奔走,却屡屡遭遇挫折。
这种“两边讨好”的策略,看起来四平八稳,实则漏洞百出。
格雷厄姆已宣布将对印度商品实施高达500%的关税,这使得莫迪政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如果反击,可能断了和美国未来的科技合作和投资预期。
不采取反击措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将难以得到平息,因为印度民众对于“遭受美国羞辱”这一事件非常敏感。
因此,尽管印度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获得了实际利益,然而其战略意志不够坚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样有限。
若该法案最终得以实施,且特朗普采取“有选择性地执行”的策略,那么遭受重创的,恐怕并非信心满满的中国,而很可能是那位左右逢源却手中牌面稀少的印度。
这场“500%关税闹剧”,说到底,就是一场川普的政治秀。
表面上看似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实则意在迫使中国和印度选择立场,进而重新塑造全球能源及供应链的格局。
可惜,中国不吃这套。
我国的国家战略早已超越了单纯被动应对的时期,转而积极构建格局,力求在稳定中实现进步。
你打你的算盘,我走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