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菏泽市曹县韩集镇孙庄村的鲁西南革命根据地首府“红三村”附近,坐落着鲁西南烈士陵园。这个陵园不仅是菏泽市最早建立、保存状况最佳、安葬革命烈士数量最多、知名英烈最为集中的陵园,而且也是山东省内较早建立的烈士陵园之一。6月26日,一支名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的采访团抵达此地,他们在此重温抗战岁月,向革命先烈表达敬意。
陵园入口处,鲁西南革命英雄纪念碑庄重地矗立在园区中央。这座纪念碑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高达9.28米,用以缅怀1943年9月28日在曹县发生的王厂血战。该纪念馆是一座两层高的歇山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体布局分为序厅、革命烽火厅、浴血抗日厅、红旗漫卷厅、大地忠魂厅以及朱程烈士事迹展厅等六个部分。馆内通过众多雕塑、图文资料、展柜以及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鲁西南地区那段辉煌的革命历程。
鲁西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自1927年起,这里便成立了中共党组织,并点燃了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焰。讲解员向我们透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鲁西南的进步青年看到了新的曙光与希望;那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在鲁西南孕育了第一批共产党员。曹州和曹县支部在鲁西南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各地农民掀起暴动,盐民纷纷抗争,抢坡斗争接连不断,革命之火燃烧正旺。到了七七事变之时,鲁西南地区已经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救国自治会等众多抗日救亡团体,党组织已扩展至12个支部,党员人数超过150名,为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吕楼村发生的吕楼惨案与刘岗大水牢惨案,是当地历史上较为惨烈的抗争事件。据传,1943年2月22日,日军将曹县常乐集乡吕楼村团团围住,将村中所有男女老少驱赶至三间房屋内,用太平车将房门紧闭,并在门外堆放檩条与高粱秸秆,随后点燃房屋。众多青年妇女被投入火海,惨遭烧死。此即为吕楼惨案,共计烧死、杀死138人,其中不满十岁的儿童就有30人。
纪念馆中陈列着朱程同志的革命事迹。他作为我军在鲁西南革命老区英勇牺牲的将领,其级别位居最高,并且光荣地被收录进全国百名抗日英雄名录之中。
纪念馆后方坐落的烈士陵园内,安放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英勇献身的烈士,共计超过一万人。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关键缔造者、首任鲁西南专署专员刘齐滨,他的继任者袁复荣,鲁西南军分区的指挥官朱程,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的政治委员魏克仁,曹县民主政府的县长王雪静,以及鲁西南军分区的副司令员周柱安等人。
鲁西南烈士陵园,既是山东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防教育基地,这里是一片充满英雄壮志与热血的神圣土地。它犹如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时刻提醒着世人要铭记历史,缅怀那些英勇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