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从河内传来消息,7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走亲东盟行”在越南的历史名城举行。
新华社记者胡佳丽
在中国邕剧《华容道》中,红脸长髯的关公形象在越南古都顺化舞台上英勇登场,台下的越南观众纷纷用响亮的中文发出赞叹——“好!”最近,在越南顺化皇城的阅是堂剧院,一场充满跨语言情感的演出正精彩上演。
6月29日至7月2日,广西南宁市的“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抵达了越南的顺化市与胡志明市,为越南的民众献上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邕剧《梳妆》、《猴王借扇》和《华容道》,以及粤剧《牡丹亭·惊梦》、《穆桂英·探谷》和《天女散花》等经典戏曲作品,使当地居民得以一睹中华戏曲在唱、念、做、打等方面的精湛技艺。
越南长久以来对关公的敬仰未曾间断,历经多个封建朝代,无数庙宇被建造来供奉这位神祇,民间亦将其奉为忠诚与正义的象征。“这种情感共鸣源自于两国人民对忠诚、勇敢、仁慈、正义等价值观的共通认同,这些相似的信念超越了时间的流转与国界的限制。”关公的扮演者黄俊成如此阐述,“两国人民对关公的敬仰,实则是对自我、家庭以及国家责任的共同表达。”
在观众席里,众多越南年轻观众这是头一回亲眼目睹中国戏剧的演出。“这场表演极为出色,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更彰显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顺化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潘世大威如此评价。
广西地处中越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南宁市将“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项目之一,自2014年启动至今,该活动已成功拓展至东盟的9个国家。
越南民族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本次活动的协调者之一丽玉指出,她持续努力促成双方交流,致力于深化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推广与合作,同时期待两国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不断深入发展。
阮文福,越南顺化市外事厅的负责人,指出这次活动对于纪念越中两国建立外交关系75周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越南国家旅游年”2025计划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越南统计总局的公布数据,越中两国之间的交流正逐渐从文化领域拓展到旅游行业。在今年前五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游客总数达到了92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的人数超过了230万人次,使得中国成为越南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
今年正值中越两国人文交流的盛年,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各地纷纷绽放。“广西之美,甲天下”“云南生活,别具一格”“河北风光,近在咫尺,美不胜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旅推广活动在越南陆续展开。与此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红色教育之旅、中越文学交流、壮族跨国的“村晚”、国际边界的足球赛事、中越界河畔的对歌活动等,都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山相依,水相连,山歌一唱都听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