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武汉市本年度举办的第12场土地拍卖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拍卖共成功交易了6块土地,涉及总面积达19.1公顷,规划建设的建筑面积总计为36.8万平方米,最终成交的总金额高达29.0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106轮激烈竞价后,绿城成功以6.645亿元的高价拿下了汉口新兴街的地块。该地块的成交楼面价为27920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54.36%,这一成交价不仅刷新了武汉住宅成交楼面价的历史纪录,更是名列第二。
李国政,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的主任,指出此次土地拍卖活动依旧呈现出先前的供需态势,其中主城区的地块再度引发了众多企业的强烈争夺。
江岸区的中山大道与新兴街交叉口附近,有一块编号为P(2025)049的绿地地块,该地块属于住宅用途,总面积达18277平方米。其拍卖起始价格为4.3亿元,起始楼面价为每平方米18088元,吸引了包括14家国央企和民企在内的多家企业参与竞拍。经过106轮激烈的竞价,武汉旭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绿城)最终以6.6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该地块。这一价格仅略低于2020年11月华润集团在二七滨江地块所创下的30558元/平方米的最高成交价记录。
李国政指出,依据需求导向的供应策略,武汉市今年对土地供应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着力增加优质土地的出让力度,特别是主城区那些低密度、精致小巧的“小而美”地块,总价合理,非常适合建设高品质的改善型住宅。比如P(2025)049号地块,它坐落在汉口主城的历史风貌区,容积率仅为1.3,具备开发成主城区老洋房产品的潜力,具有独特的稀缺价值,因而备受企业青睐。
此外,备受关注的P(2025)047号地块,坐落于武昌区武珞路和梅苑路的交叉口,占地面积达26830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为22830平方米,中小学用地为4000平方米),吸引了7家国有及央企参与竞标。在经过45轮激烈的竞价后,建发地产成功以12.2亿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高达22.42%,成交的楼面价为16055元/平方米。这也是建发地产近两年拿下的第四个武昌中心地块。
记者观察到,在今年的上半年,武汉的土地拍卖市场中,优质的土地资源屡次激发了参与者之间的激烈争夺。特别是青山区临江大道的014号地块和武昌区中山路的035号地块,它们的溢价率分别高达34.29%和30.59%。李国政指出,依照新的规划政策打造的项目在武汉楼市中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有效促进了住房需求的释放,并显著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优质住房的建设业已成为推动武汉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本年五月,武汉市新建商品住房的网签面积达到了83.42万平方米,较上个月增长了38.9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3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武汉市的新房价格同比下跌幅度已经连续七个月缩小,二手房的同比下跌幅度也收窄到了7%,整体市场呈现出“量增价稳”的格局。
记者在走访了众多楼盘后发现,位于中心城区的某些改善型住宅项目,由于交通便利、周边教育资源及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吸引了大量关注,市场反响十分积极,其开盘后的销售去化率甚至超过了80%。
李国政在分析中提到,武汉地区的家庭在住房方面的置换周期大致介于8至10年之间,目前正处于前一阶段购房热潮结束后的优化居住条件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代住宅因其高得房率和智能化配置,完美符合了住建部所倡导的“好房子”理念。鉴于此,四代住宅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在全国范围内观察,根据中指院的监测数据,截至今年6月25日,我国30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出让金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5%,而成交面积则下降了大约7%。在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布局活跃,住宅用地的供应和成交面积均呈现同比增长,出让金的同比增幅更是高达47%。而在二线城市,杭州、成都等城市土地拍卖市场热度较高,成为房企投资的热门区域,而其他多数城市的土地拍卖则显得较为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