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议期间,关于《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签署问题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中国在此议题上明确表示了支持立场,彰显了其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一些核大国对此的态度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各方之间的角力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历史溯源
1971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特别会议上,签署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此举为东盟国家长期和平的获得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1995年12月,东盟各国进一步签署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条约中明确指出,各缔约国应承诺在无核武器区内不进行核武器的发展、制造和拥有等活动。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东盟成员国的共同安全意识,同时也标志着东南亚地区向无核化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核大国态度
相关核大国起初对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持反对态度,主要原因是该条约将无核武器区的范围界定为包括各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2019年9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成立了“奥库斯”联盟,美国和英国还计划协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此举让东南亚地区感受到了核威胁。这一情况促使东南亚国家更加迫切地推动核大国尽快签署该条约。
东盟积极推动
近期,东盟屡次将构建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议题提上议程,并积极推动与会核大国签订相关条约。在去年7月,印尼的外交和防务部门负责人前往法国参加了“2+2”会议,力促法国方面签署该条约,然而,进展情况并不理想。东盟持续不懈地致力于达成无核区的目标。
中国积极表态
中国与东盟国家保持着友好的邻邦关系,并是全面战略伙伴。我国一直坚决拥护创建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构想。在最近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强调,我国已不止一次地公开表明,愿意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议定书。在与其他东盟国家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我国已妥善处理了议定书中的遗留问题,充分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重启磋商进程
2019年1月30日,在北京的会议上,五核国一致同意,由中国主导,与东盟就重启议定书问题的磋商进行沟通。自那时起,各方的交流未曾间断,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大家正朝着尽快签署议定书的目标努力,这一行动有助于积极推动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
重大意义
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设立最终将获得主要核国家的承认,这一举措对于巩固全球核不扩散机制、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并有利于保障东盟国家的核心安全利益。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是唯一承诺不对无核及非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为全球的核裁军、防止核扩散以及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您预计核大国完成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的全面签署将需要多长时间?敬请点赞、转发,并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