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该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关于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的报告中,夏粮生产的成绩成为了热议的焦点。尽管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但最终依然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这一成就显得尤为不易。
夏粮产量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夏粮的总产量已达到2994.8亿斤,这一数字仅略低于上一年,位居历史第二高位。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强调,夏粮作为年度粮食生产的起始阶段,其产量在全年粮食总产量中占比超过20%,且小麦作为口粮的比重较大。今年负责夏粮生产的25个省份中,其中20个省份的播种面积呈现增长趋势;这些省份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75.6公斤,这一数据比去年高出0.1公斤。
旱情影响夏粮
本季度夏粮生产经历了一系列复杂变化。从去年秋季到今年初春,主要种植区域的土壤湿度适中,小麦幼苗的生长基础较为稳固。但进入中后期,河南、陕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遭受了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旱情迅速恶化。河南、陕西等地的旱地小麦产量显著减少,其中河南减产量达到7.1亿斤,陕西减产量为2.9亿斤。
抗旱稳住产量
各地对旱情做出了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央财政提前划拨了16亿元资金,以保障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实施,同时额外增拨了3.76亿元专用于抗旱灌溉小麦。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派出了工作组以及科技支持小队。在全国范围内,共完成了3.3亿亩次的抗旱灌溉任务,小麦的“一喷三防”作业已执行了一至两次。山东、河北、四川等主要产区均取得了显著增产成果,其中山东增产4.1亿斤,河北增产3.6亿斤,四川增产2.2亿斤。
抗灾能力提升
我国已成功打造出超过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其中3.4亿亩冬小麦已超过八成实现了灌溉。农业应急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已建立3300余个“平急两用”的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扩充至1.36万支。截至5月底,豫鄂皖三省在短短5天内,抢收小麦面积已超过1亿亩。
灾害影响偏轻
今年所经历的“倒春寒”、洪涝灾害及“干热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相对较小,病虫害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收获季节,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烂场雨”情况。根据市场收购方的反馈,今年小麦的容重、湿面筋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升,整体品质相比去年有所提升。
稳产意义重大
夏粮生产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依然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一成就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保障了主食供应,而且维护了粮食市场的稳定。夏粮生产的成功实践,对全年粮食生产的推进具有显著借鉴意义。各地正积极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抗灾能力,以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
请问各位认为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能够提升夏粮的产量及品质?热切期待您的宝贵见解与丰富经验分享,此外,也诚挚邀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