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股占比超过20%的港股三大外卖龙头,其股价持续走低,这一现象对恒生科技指数也产生了影响,导致该指数近期波动明显。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电商领域面临拼多多和字节跳动等新来者的挑战,近期,港股市场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09988.HK)、美团(03690.HK)以及京东集团(09618.HK)的股价均出现了持续的波动,并呈下降趋势。
依据恒生指数公司于五月发布的最新权重数据,这三家公司分别占据了恒生科技指数的7.63%、7.33%和6.89%的比重(其中,腾讯控股和小米集团位列前两名),在指数的成分股中,它们的排名依次为第三、第四和第五,这一情况也使得恒生科技指数成为了投资者们戏谑的话题。
“股坛巨匠”巴菲特始终坚信“护城河”理念的价值,多次重申其重要性:在2007年写给股东的信中,他明确指出,护城河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选择投资对象的关键评价因素之一。
随着“外卖大战”的加剧,上述几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是否能够保持,仍需进一步观察。展望未来,在投资香港的科技股时,投资者将面临对相关企业“护城河”深度评估的更大挑战。那些“护城河”足够宽广的企业,在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上也会有所体现,因而更可能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今年4月,京东的加入拉开了“外卖大战”的序幕。紧接着,美团和淘宝迅速提升了补贴的规模。在这场混战中,美团、京东集团以及阿里巴巴均投身于“即时零售+电商+服务”的竞争。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众多互联网企业竞相提升对外卖配送员、顾客以及商家的补贴力度,导致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这一举措或许会导致这些企业的收入有所减少,从而对股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期,美团在餐饮外卖领域占据着显著的市场份额,然而,它也曾遭受了漫长的经营亏损。直至公司上市,其盈利能力才逐渐提升,确立了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如今,随着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压力也在不断上升,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外卖领域的经营或许将再次面临亏损的风险。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外卖平台提供的补贴与其他行业的“价格战”有共通之处。然而,这些企业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即通过运用人工智能(AI)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创造全新的生态系统或商业模式,以此加深自身的“护城河”。从短期角度来看,由于现有的商业模式缺乏深厚的“护城河”,不同场景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竞争因而变得更加激烈。
外卖市场竞争激烈,对行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美团外卖在持续丰富商品种类的同时,其业务在其他领域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这无疑对京东集团和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构成了挑战。投资者们应当密切关注各参与方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并积极探索新的增长机遇,同时还要关注这些应对策略是否能够转化为长期稳定的财务收益。
未来,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否会出现转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例如,在电商领域,对耐用品的补贴措施或许能对它们的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尽管这主要是一种短期效应。然而,从长远来看,股价的上涨还需依赖于行业环境的改善,包括各行业逐步摆脱恶性竞争,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相关企业运营流程的优化,从而推动业绩增长,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