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三年有余,俄军悄然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些曾被轻视的摩托车,如今却变成了宝贵的资源,大量投入到部队中。这一转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战场上的摸爬滚打,从血与火的考验中积累的经验所得。美国某研究机构在2025年7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俄军在作战方式上有所调整,步兵越来越多地采用摩托车进行突击作战。鉴于这一变化,俄罗斯国防部计划采购20万辆中国制造的摩托车来装备部队。
以往这等情形简直想都不敢想。在二战时期,摩托车曾是军队的主要交通工具,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它逐渐被边缘化。在俄乌冲突初期,双方并未大量使用摩托车,但随着俄军在战场上遭遇困境,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又重新启用摩托车,而且用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俄军大量储备摩托车和全地形车,不仅大量采购,还修建了专门的训练基地。2025年6月底,俄罗斯国防部长亲自前往新西伯利亚的军校及训练基地进行视察。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训练基地,还特别设立了摩托车培训项目,并为学员配备了车辆,以练习现代战术。为此,俄军对200多个培训中心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摩托车驾驶训练场地。
2024年年末,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役中尝试了摩托车战术,并已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作战模式,目前正将该战术在其他战线上进行推广。据悉,国防部计划邀请前“瓦格纳”雇佣兵担任教练,这些人在战斗经验方面极为丰富,尤其在摩托车运用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先前,俄军摩托车的来源主要是民间捐赠或是自行购置,然而近期官方介入采购,至2024年已购置了四万辆中国制造摩托车,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再增购十二万辆摩托车以及三万辆全地形车。
俄罗斯国内对摩托车的看法分歧较大,一方面,有人认为这种交通工具缺乏防护,容易遭受打击;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摩托车在战场的“灰色地带”行动迅速,与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协同作战,可以有效避开敌方的攻击。在俄乌战场上,阵地战较为常见,坦克主要负责轰击,而步兵则是主要的攻击力量。然而,步兵携带装备行进速度较慢,摩托车恰好能够解决这一机动性问题,同时还能帮助运输装备。
自然,摩托车的损失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制定规范的战术显得尤为关键。目前,俄军的推进速度并未超过步行速度多少,而要让摩托车在攻击中发挥作用,仍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际上,使用摩托车进行战斗并非新现象,但如何巧妙运用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俄军还需继续探索和实践。
在这场冲突中,积累的经验尤为珍贵,特别是对于摩托车这类看似平凡的装备在现代战场上的运用,是否适宜于他国,实需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