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报道,五月九日,春意盎然,大地复苏,万物焕发新姿。肥沃的田地与广阔的原野共同描绘出一幅丰收的壮丽画卷。
在广袤的田野间,车轮的轨迹划过,一座座美丽的乡村宛如一颗颗种子,在交错纵横的田间小道上孕育着新的生机。这构成了山西省长子县乡村振兴画卷中的一隅,同时也生动展现了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景象。
长子县近年来始终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视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举措,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十亿元的目标。通过实施“破十”策略,拓宽发展道路,迎接新的发展局面,该县正全力培育集体经济的新动力,持续激发增强村庄实力和富裕村民的新活力。
高位推动,奏响发展强音。
2024年,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县委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自当年起,依照“一年实现重点突破、两年全面展开、三年巩固并提升”的战略规划,致力于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彻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薄弱的问题,并努力实现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稳定增长,达到20万元以上。
设立专项工作组,实现层级互动,形成由县委领导亲自抓、县委组织部负责抓、各相关部门协同抓、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四抓”工作机制长子县三干会三基建设,确保全县286个行政村的实施方案均能依据“一村一策”原则制定,共同凝聚发展动力。
示范引领长子县三干会三基建设,蹚出特色路径。
依托设施蔬菜种植的天然优势,借助“一县一业”政策的助力,宋村镇东郭村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和保鲜冷库,使得村集体收入增加了45万元;同时,该村积极拓展对外合作,激活了集体闲置资产,鲍店镇西马村成功引进长治市智力比赛基地,实现了10万元的额外收入;慈林镇龙泉村则发挥自身特色,成立了以灯笼制造为核心的丹恒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
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变为产业优势,众多精品示范村在探索中形成了具有长子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生产服务型、产业带动型、乡村建设型和资源开发型等,这些模式如同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品牌,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包联带动,推动以强带弱。
春风轻拂,大堡头镇下的呈子岗村苗木种植区绿意盎然。村民们抓住植树造林的绝佳时机,正忙着运输苗木,致力于绿化工作。呈子岗村资源匮乏,全村不过250多户,700余人,耕地面积仅有640亩左右,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在县园林中心的援助下,我们依托集体拥有的二十余亩可动用土地,成功搭建了苗圃基地,此举使得我村集体经济通过经营活动实现了超过十万元的收入。
对于那些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较少的村庄,长子县已连续两年实施了结对帮扶计划,并动员了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县处级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和县直单位的负责人,均以“一对一”的形式,分别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建立了联系,协助它们规划产业发展、对接资源以及落实相关措施。至2024年年末,该县所有村庄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庄共有222个,这一比例高达77.6%。
鼓励创业,激活人才引擎。
开设手工作坊、创立手工扫帚品牌、运营短视频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宋村镇西王家堡村的手工笤帚享有盛誉,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精通此技艺。有到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看准这一优势,主动承担起村级手工笤帚加工项目的责任,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屋搭建了加工厂,并注册了为民商贸有限公司。他们组织了20多名剩余劳动力进行笤帚的手工制作,同时通过抖音直播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每年为村集体赚取至少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积极发挥乡村振兴中人才的创新推动作用,县一级设立了一项总额达5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旨在支持到村工作的学子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特长,积极承担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项目,以此激发乡村发展的新活力。宋村镇东郭村的手套加工厂、碾张乡西里村的蔬菜网套加工厂、鲍店镇西任村的香薰扩香石手工作坊等,这些由到村工作的青年大学生创办的优质项目,已陆续投入生产,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可行方案。
解锁乡村振兴的财富之门,点燃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长子县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破十”举措为农民带来欢笑,满载着幸福,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憧憬......。(完)
(长子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