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民族团结宛如一条坚固的纽带,将各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位于河西走廊的永昌县,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旅游业为重要手段,努力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共同谱写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新篇章。
挖掘旅游潜力,拓展民族交流领域。永昌县拥有丰富的长城文化遗产、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众多的历史文物。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甘肃省八个特色展示点之一的长城文化公园,对包括清河农耕文化、红山窑时代印象在内的6个“乡村记忆”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升级。此外,我们还对北海子湿地公园、北武当山以及水云山景区进行了综合提升。同时,实施了钟鼓楼的修缮保护工程、县博物馆新馆的建设等项目。这些措施不仅向游客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旅游风光,还主动帮助各民族群众在旅游领域寻求发展机会,推动旅游产业链的持续延伸,显著扩大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领域。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动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永昌县凭借圣容寺千年古刹与莫高窟的紧密联系,不断深化与敦煌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交流协作,全力融入敦煌文化旅游的大格局,吸引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永昌圣容寺,聆听那些悠久的故事。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为中心,永昌县紧紧把握发展良机,制定了《永昌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规划》。该规划不仅辐射并推动了东西两翼线路景区的发展,还精心构筑了红色文化励志游的精品线路。同时,深入挖掘永昌的历史文化底蕴,编辑并出版了《永昌文化》、《永昌文博》、《永昌非遗》等一系列丛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这些举措也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实现了守正与创新、文化推动融合的目标。
精心策划特色活动,旨在增强文化认同感。我们秉持“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理念,成功构筑了季家湾杏花民俗园、车辘沟石林、南坝花果山等多个乡村旅游热点。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和民间习俗,包括乡村的除夕夜庆祝、春节的盛大晚会、元宵节的“卍”字灯笼盛会、正月十六的“游百病”活动、二月二的“龙抬头”习俗、三月三的杏花诗歌聚会、“四月八”的民俗文化节以及“5・19中国旅游日”等。通过举办此类活动,我们既以节日推动旅游,又以旅游彰显文化,成功打造了“大美永昌天天游”这一文旅品牌。这不仅有效提升了旅游的档次,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还进一步加深了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举办便民活动,助力文旅融合的推进。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十+N”系列活动,持续举办戏曲走进乡村、景区、千家万户等文化便民活动,邀请省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育赛事以及旅游活动落户永昌。在此,各地风情得以交流与呈现,游客得以尽情感受永昌的历史文化,共同享受永昌提供的优质服务。积极推广永昌羊肉、“十八子”小吃、富硒大麦茶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其开发力度,使永昌的特产成为游客争相购买以及赠予亲友的优质选择,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旅游产业的紧密融合与发展。
推动宣传创新,提升地区文化互动。秉持创新宣传理念,多渠道发声,竭力传播永昌的舆论声音,讲述永昌的动人故事。全方位深化与新华网、今日头条、凤凰网、微游甘肃等知名媒体的合作关系,主动推广永昌的优质旅游路线、突出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节庆活动宣传资讯。广泛征集那些对永昌充满热爱、热衷于推广永昌的年轻人,通过新媒体这一渠道,深入推广永昌的秀美风光、美食佳肴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力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大大丰富了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