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彩增收路宽!陕西农民合作社凭啥能传承非遗致富?

非遗焕新彩 增收路更宽

——陕西农民合作社传承非遗技艺带动就业致富

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村民们正忙碌地在新明泥塑工坊中,为泥塑艺术品进行细致的上色工作。

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的工坊内,一束束藤条在巧手中千回百转,编织成精美的藤编艺术品。十多位社员正专注地劳作,藤条在他们的指尖紧密交织,仿佛被赋予了灵性,最终化身为藤椅、藤扇等各式藤编制品。

南郑区黄官镇位于合作社所在地,西靠秦岭,南邻巴山,这里野生青藤资源充沛,藤编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因而享有“陕西藤编之乡”的美誉。2021年,汉中藤编成功跻身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非遗”)。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现有社员460余人,他们大多是周边几个村庄的农户。他们从合作社取回了原材料,采取在家中编织或是前往工坊工作的灵活方式生产,既延续了藤编的技艺,同时自己的钱包也渐渐充实起来。”汉中藤编的国家级传承人、乡村工匠的佼佼者、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陈良顺满意地表示。

并非仅此一例,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采用“合作社与农户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凤翔泥塑重获生机。该村有200多户农户加入了泥塑专业合作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泥塑制作,成功实现了从个体家庭作坊到集体化生产的转变,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村民们也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元素,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不断传承的活力。记者在采访该合作社时发现,这些合作社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们在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进步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创建“非遗工坊”等模式,吸引更多农民加入,使传统手工艺成为增加收入、实现富裕的“关键”,开辟了一条将非遗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的新道路。

如何让非遗在传承中焕新

将藤蔓条加工成精致的藤制器具,需经过蒸煮、去表皮、编织、抛光、涂漆等超过二十道复杂工序。在编织技巧上,要求既保证藤器的牢固与耐用,又需保持其整洁与美观。陈良顺轻抚着一把藤椅,感慨道:“即便是看似简单的藤椅,也包含了平编、缠结、鱼鳞编等二十余种编织方式。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坚持纯手工制作,优质的藤编产品是难以被机器完全取代的。”

陈太坤,陈良顺的父亲,擅长藤编,凭借这门技艺维持了整个家庭的生计。自15岁起,陈良顺便跟随父亲学习藤编技艺。他不仅手艺高超,而且身体强健,不仅在国内的四川、云南等地磨炼技艺,还多次前往广州等地考察市场,学习新样式。多年来,他不断努力,将家庭作坊逐步发展成合作社,并成功创立了实业公司。

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是汉中藤编产业的重要支柱,同时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六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凭借“双手、刀具、藤条”编织出了乡村的富裕之路。陈良顺指出,该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提供“五统一”的服务,具体包括: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制定加工工艺、统一执行质量标准、统一塑造品牌形象、统一设定销售价格。

合作社的工坊里,一场独特的直播正在进行,一排排精致的藤编工艺品通过镜头呈现在直播间观众的视野中,随着主播高声呼喊“点击购买”的指令,观众们争相下单。几小时后,这些商品将统一打包,送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2015年,陈良顺之子陈凌凯成功组建了一支由“95后”组成的电商团队。该团队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了超过10家店铺。目前,其产品已覆盖国内众多城市,并远销欧美、东亚及东南亚的10多个国家。线上销售额已超过3300万元人民币。

近期销售情况良好,每天线上销售额轻松突破一两千单。陈良顺透露,购买者中包括不少海外奢侈品企业,他们不仅欣赏我们精湛的藤编工艺,更被这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我们生产的手工藤扇已远销至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陈良顺手持一把与西班牙奢侈品牌合作的联名扇子,展示道,这款产品的价格高达1299元。

泥塑中的老虎显得威猛非凡,其大眼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虎嘴微微张开,宛如在低沉地咆哮;而生肖牛则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坚实的肩背让人感受到一股勇往直前的气势,仿佛无所不能;泥塑人物栩栩如生,姿态万千,仿佛将最纯真的情感永远定格在那一刻……这便是凤翔泥塑的魅力所在。

谈及凤翔泥塑,便不能不提被誉为“中国泥塑之冠”的六营村。踏入村界之前,便能从远处瞥见村口矗立着一尊高达二十多米的巨大“泥塑虎像”,其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形态,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拍照留念。

_非遗焕新彩 增收路更宽_非遗焕新彩 增收路更宽

六营村党总支近年来致力于以党建为核心,对泥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同时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了“借泥塑之力”的发展态势。党支部书记廖卫军透露,六营村党支部主导成立了三个泥塑专业合作社,采用“前店后院”的经营模式,通过“庭院与生产相结合”、“庭院与研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成功吸引了超过一百户农户参与到泥塑的制作中来。

在六营村,胡新明作为凤翔泥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所创办的新明泥塑工坊在众多同类工坊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行业先锋。自从事艺术创作以来,胡新明的作品多次荣登生肖邮票,尤其在2017年元宵佳节,他精心制作的泥塑“凤尾鸡”亮相晚会,使得全国观众得以一睹陕西凤翔泥塑的风采。

胡新明在产业化发展之路上积极探索,他相继创办了凤翔区新明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以及陕西新明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并建立了新明泥塑工坊,主要承担来自公司、机构等的大规模订单。与此同时,他的妻子还担任了凤翔区西府巧女手工艺品合作社的领头人,为周边村庄的妇女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我们实行的是“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技术研发和成果生产,并经过市场检验和对外宣传推广,确保成功后再由合作社无偿为农民提供彩绘泥塑的技能培训。接着,我们指导农民按照标准进行产品及包装的加工生产,最终由公司负责统一销售。目前,这一模式已直接帮助周边320多人找到了工作!胡新明自豪地如此介绍。

如何让“老手艺”帮村民致富

一团微小的泥土,被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之中,经过手工的揉捏和拉伸,接着再用另一块泥巴进行覆盖,巧妙地将其取下……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一个形象逼真的泥塑雏形便诞生了,在六营村村民杜根虎的巧手下,那些泥团仿佛变得异常顺从。

合计起来,我们从事泥塑创作已经超过四十年时光了。无论是新明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还是合作社,都会向我们下达订单,我们则依照他们的具体要求进行供货。若生意兴隆,单月收入便能轻松突破万元大关!杜根虎一边捧着刚完成的泥塑老虎,一边如此说道。

在胡新明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儿子胡锦伟也投身于凤翔泥塑的传承行列。与父亲不同,胡锦伟,一位设计专业的年轻人,试图将更多现代与时尚的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围巾、眼罩、冰箱贴、手机壳等一系列新颖的泥塑产品。这些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公司及泥塑工坊承担了最新泥塑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市场初步运营的任务,若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便将订单分配给合作社成员或村中其他农户,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如此一来,既能紧密跟踪市场需求的动向,又能引导村民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减少风险,并实现更高的利润收益。胡锦伟如是说道。

他运用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对泥塑产品的包装进行了改进,打造出小巧精致的中小型便携手工艺品,既满足了中青年群体的审美与艺术追求,又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创新设计更是在中国旅游商品设计创意大赛中荣获银奖。

如今,在胡新明等众多传承人的引领下,凤翔泥塑的影响力不断攀升。2024年,凤翔区积极探索“党建+乡旅联盟+金融”的模式,六营村党总支借助这一模式,整合了各类资源,致力于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他们先后举办了凤翔泥塑文化艺术展演、凤翔泥塑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研讨会以及凤翔民间工艺绝活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廖卫军透露,2024年我村吸引了150万游客,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850万元。

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的工坊里,42岁的高会女,这位来自龙池村的村民,正专注地编织着藤椅。她手中的青藤灵活地穿梭,仿佛在她的巧手下拥有了生命。凭借着这门藤编手艺,她每月能赚取近3000元,为家庭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工资按件计算,既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生活也越来越有活力!”高会女的话语中充满了幸福的喜悦,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由于参与藤编工艺,黄官镇水井村的李益全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我闲不下来,这里可以免费领取藤条,合作社会根据数量和价格来收购。小件作品可以在家里完成,而对于像藤椅这样的大件,我们就来这里制作。我和妻子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千元。”李益全这样说道。

记者得知,各类产品价格各异,譬如,一把藤制椅子大约售价为600元,其制作过程需耗时三天。村民们的收入水平与制作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即付出越多,回报越多。陈良顺指出,“黄官镇、青树镇、红庙镇这三个镇的超过800户村民均从中获益。”

记者获悉,近期合作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将多种编织技艺融入装饰工程、服饰艺术、创新作品以及首饰制作等多个领域。他们为众多景区和公园创造了特色打卡点、藤编艺术服饰、创意藤编灯具、饰品以及竹编茶具等多元化产品,并成功申请了十余项专利。

一根藤蔓,环绕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翅膀。在汉中市南郑区,藤编年产量已突破18万件,藤编产业年总价值超过6000万元,平均销售额更是达到了5000万元。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