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2014年10月起,我国养老金体系启动了改革进程,在此过程中,对养老金的调整环节引入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一规定。
为什么要设置这项内容呢?
从对“视同缴费年限”这一规定的考量出发,实则主要针对的是2014年9月之前提前退休的“老员工”,以及退休人员中那些提前退休导致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群,因此才设立了这一政策。
我们用例子来说明。
例子①:
老柳于1970年1月加入职场,2010年1月达到60岁正式退休,堪称退休界的资深人士。他在职期间,累计工作年限长达40年,按照缴费年限来计算,也等同于40年的缴费时长。
2025年,养老金将有所提升。若以老柳所在省份的规定为例,该省对于视同缴费挂钩的调整,实行的是每多缴纳一年费用,养老金便相应增加一元的政策。据此推算,老柳在这一项上的养老金上调金额将达到40元。
例子②:
老刘于1984年1月步入职场,到了2024年1月,他年满60岁正式退休,他是那些晚退休的“中人”之一。他的工作年限累计达到了40年。在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他实际缴纳了费用,没有视同缴费的情况,因此他的视同缴费年限是30年。尽管如此,他的缴费年限总数依然是40年。他与老柳同在同一个省份,在缴费年限与待遇挂钩的方面,他的待遇也和老柳一样,上调了40元。
观察①②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老柳在视同缴费方面确实享受了优惠,这种优惠实际上是一种倾斜政策。
就是这么回事。
众多晚退休者对此表示不满,觉得此举有失公允。然而,对那些提前退休的人给予更多关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早退者的养老金与晚退者相比要少几千元,这么一比较,便能想通其中的道理,甚至内心可能还会感到一丝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