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风光旖旎的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不仅能够教授大家如何用镜头捕捉文物的魅力,还能深入探索文创产品的开发全过程,而且设有涵盖书法、国画等众多传统文化领域的丰富课程,这听起来无疑令人心驰神往。如今,这样的美好场景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四川博物院“青年之家”启动
7月1日,四川博物院举行了“青年之家”项目的启动仪式。据悉,该项目以川博丰富的馆藏文物和教育资源为基础,选择在夜间时段组织各类学习活动。通过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和跨学科的前沿领域学习,旨在帮助青年投身于文化传承和文创艺术设计,同时发掘他们在灵活就业方面的潜力。首批推出的活动与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以文物为主题的摄影技巧课程、古琴演奏技艺课程以及中国书法与绘画的专题讲座,共计五门不同类型的课程。
我们筹备“青年之家”项目已接近一年,借助四川博物院研学中心二楼那片宽敞的教育区域,向青年朋友们传授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涵盖非遗课程的实际体验,以及各类特殊技能的培训。在活动现场,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她说道,新推出的课程里包含了众多青年朋友热爱的艺术类课程,比如国画、书法、古琴等课程以及相关的体验活动。另外,在特殊技能培训方面,还设有文创设计课程,对于对文创设计感兴趣的成年人们来说,通过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到博物馆那些热门产品的诞生过程。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致辞
我们期望在夜晚时分,为广大青年搭建一个深入探索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文物基本知识的交流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连接到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还能助力他们掌握实用技能,为未来生产力转型和灵活就业创造更多机遇。钟玲补充说,“青年之家”将不仅仅局限于暑假期间,而是转变为常态化的活动。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课程活动的内涵与层次,旨在吸引更多年轻朋友,让他们深入了解并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的副理事长侯世新指出,作为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的博物馆,川博应当加强开放与合作的策略,推出诸如暑期夏令营、青年之家等更具吸引力的教育活动,以此来提升四川博物院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川博应充分考虑各青年群体的特性与需求,为他们提供精确且专属的服务,确保“青年之家”成为青年们乐于前往、长久停留并有所收获的温馨港湾。
座谈会现场
启动仪式结束后,座谈会随即在研学中心召开。与会的高校代表们围绕青年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交汇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交流了高校与博物馆合作的实际案例及未来规划。在此过程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禄山强调,“青年之家”不仅应成为“文化之家”和“文博之家”,还应当是“情感之家”和“社交之家”。四川大学博物馆的馆长汪东升强调,文博领域与年轻一代之间应当建立起一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健康互动模式。
本文图据四川博物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