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而景洪则是镶嵌其上的璀璨明珠——在这片土地上,雨林与云雾交织,澜沧江轻柔地拂过大地,亚洲象自在地漫步,千年贝叶经中蕴含着文明的密码。
近年来,作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景洪市采用了“政府提供平台、文化成为主角、民众共享成果”的融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文旅经济的微弱光芒照亮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还让“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理念在此地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曼贺纳小组一傣族民居。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故事一:“到期了我还接着租!”
在炎炎夏日午后,我漫步于景洪市曼弄枫街道的曼贺纳小组,这里傣族风情独具魅力。古朴的干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巧妙地隐藏在热带植物的浓荫之下,雨水顺着细腻的木雕纹理缓缓滑落,给那些彩绘的吉祥图案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在农家的小院子里,芒果的花朵盛开得异常娇艳,杨桃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一串串香蕉宛如弯弯的月亮般低垂,同时,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甜味。
吊脚楼内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铺,其中咖啡馆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而民宿门前则挂起了五彩斑斓的门帘。细雨绵绵,游客们打着伞,在青石铺就的道路上悠闲地漫步,这样的景象反而给寨子增添了几分诗意。
“曼贺纳”在傣语中象征着“田野间的村落”。尽管这个古老的傣族村落位于繁华的市区之中,却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乡村风情。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傣族文化和艺术氛围,这个寨子声名鹊起——拥有109家民宿、8家特色餐厅,每年接待游客量高达110万人次,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更是超过了4万元。
寨心最繁华的地带,46岁的邓元落正忙着为游客递上饮品。“元落百货”虽仅十余平方米,却生意兴隆。记者在此蹲守的一个多小时里,店内不断有游客购买水和饮料。目前,前来旅拍的游客络绎不绝,加之天气炎热,矿泉水都是成箱出售。邓元落擦去额头汗水,说道:“淡季时一天能卖出2000元,旺季时更是翻倍不止。”
邓元落回乡后,在这2022年新开的小店找到了生活的依托。“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开店,直到夜幕降临才收摊,一年的净利润可达数万元。”他指着屋顶上亚洲象的画作道,“景洪市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时常前来指导,这幅画也是他们协助挂上去的。”
邓元落轻抚柜台,嘴角带笑说道:“我们已经签订了为期五年的租赁合同,待合同期满后,我打算继续承租!”他的话语中流露出了对寨子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
阳代琼正在整理货架。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故事二:“此心安处是吾乡”
澜沧江畔的景洪市北岸,那些往昔荒凉的河滩如今重焕生机。自2013年始,告庄西双景文旅综合体在此拔地而起,从此成为西双版纳地区最受游客青睐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2018年,告庄西双景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其中的星光夜市更是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荣誉。这里有近3000个布局合理的轻型摊位,为当地带来了6000多个就业机会,仿佛城市脉络中的微小血管,不断为景洪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与发展的动力。
菩提大道紧邻星光夜市,不足百米距离,这里有一家来自四川广安的阳代琼家族经营的超市,他们在此已辛勤耕耘了12载。2013年,得益于亲戚的推荐,阳代琼决定全家搬迁至南方,在菩提大道这条当时尚显冷清的街道上租下了店面。
那时街道上行人稀少,我们成为了首批勇于尝试的人。回想起那段时光,阳代琼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超市刚开业时,生意并不兴隆,但自从星光夜市开业后,人流如织,她家的生意开始逐渐兴旺起来。在这期间,景洪市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经常上门提供指导,关于货品陈列的建议,这份关怀让身处异乡的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阳代琼家的生活已经持续了12年,其节奏宛如精准运作的时钟。白天,老两口承担起店铺的运营;而到了夜晚,儿子便接替他们,坚守岗位,直至凌晨两点,当夜市的喧嚣渐渐散去,店铺才缓缓关闭。
日复一日地坚守,使得这家普通的超市不仅维持了阳代琼一家的生活来源,更承载了两代人的希望。“两个孙子就读私立幼儿园的费用,全仰仗这家小店。”阳代琼抚摸着货架,言语间流露出自豪。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多年前用积蓄在景洪市区购买了房产,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安了家。
经济压力虽有所缓解,但肩上的担子却愈发沉重。交接班结束后,阳代琼常常会与老伴携手沿着江边散步,让澜沧江的晚风拂去一天的疲惫。谈及心中所愿,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温柔:“儿子日夜守在店铺,我只希望他能身体健康。”这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无尽的关切。
夜幕降临,菩提大道逐渐变得熙熙攘攘。在这片被繁星映照的广袤土地上,众多如阳代琼般的平凡之人,正以他们质朴的执着,深刻地领悟着“心灵之所安即是吾乡”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