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当那句贯穿整部舞剧核心的“长河悄然流逝,唯有爱与信念恒久流传”的字幕在银幕上显现,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圆满结束了在东莞的最后一轮演出。为期三天的艺术盛会,连续四场演出,吸引了超过五千名观众齐聚玉兰之地。其中,“电波”以其无与伦比的美学呈现和深厚的情感魅力,再度赢得了大湾区的观众们的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炽热的信仰能量。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以新中国成立立下赫赫战功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即李白烈士的真实经历为创作基础,生动描绘了“李侠”与“兰芬”这对假扮夫妻在12年潜伏生涯中的并肩作战,生动展现了为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令人感动的英雄风貌。
没有一句台词,却比千言万语更具感染力;《渔光曲》的舞台表演之优美,令我深感震撼!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地下工作者为大局舍弃个人利益,这种精神令人动容;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舞剧!演出落幕之后,众多观众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他们的观剧感受,一致认为这部作品在舞蹈编排、音乐营造以及舞美设计等方面均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将革命志士的浪漫情怀与悲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玉兰大剧院的大堂巧妙地变身,打造出一个充满老上海韵味的“电波记忆空间”,旨在让观众更深刻地领略“电波”的魅力,体验历史的温情。这里陈列着复古的电报机和留声机等老式物品,以及售卖旗袍的小店,成为了人们热衷的拍照打卡地。剧院精心准备的电波档案袋和摩斯密码冰箱贴等独特周边产品,在演出开始前便被热情的观众一抢而空。
东莞的观众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玉兰大剧院更是为《电波》打造了优越的氛围与舞台。上海歌舞团副团长朱继承如此评价,《永不消逝的电波》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激发出每个中国人的红色基因。这部舞剧将年轻观众带回到解放前夜,让他们领略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倾注青春与生命的年轻人的崇高理想,进而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注入了更多的信念,或许这正是该舞剧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
上海歌舞团副团长朱继承。
高品质的艺术表演不仅为东莞市民的精神世界增添了色彩,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格调,还吸引了邻近区域的观众,从而增强了城市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也为“湾区周末IN东莞”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增光添彩。南都记者获悉,东莞国际舞蹈艺术节即将呈现一系列精彩节目,包括俄罗斯型男水舞剧《雨中》、刘岩青年舞蹈家工作室的原创舞剧《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江西文演与陆川导演合作的作品舞剧《天工开物》等,这些国内外顶级舞蹈作品将为市民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体验,不断为东莞的文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