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期,湖南一考生小凯因高考取得575分成绩,却遭父母驱出家门的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小凯身为物理专业的考生,他的高考分数达到了575分,这一成绩超过了湖南一本录取线大约60分。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成绩,然而,这却引发了大家对小凯父母的批评,认为他们过于苛刻,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
梳理完整个事件的经过,发现真相似乎与大众的预期大相径庭,许多家长在了解后,竟然对小凯的父母产生了共鸣。
小凯就读的学校是长沙的顶尖高中——长郡中学。
这所学校之所以被誉为顶尖高中,关键在于其每年的一本录取率高达97%以上,而985高校的录取率更是常年保持在85%以上。
换言之,一旦孩子踏入这所学府,基本上就能确保能考取一本院校,只要再加把劲,只要他们的成绩不是班级末尾,不是整日无所事事浪费光阴,那么进入985这类顶尖高校也并非难事。
当然,那些成功入学的学生原本多数都是佼佼者,他们在中考成绩中名列前茅,自然不满足于仅仅保底一所一本院校,普遍都怀揣着冲击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的雄心壮志,家长们对此更是抱有同样的期望。
小凯的575分成绩看似不低,然而在这所学校里却显得相当落后,甚至比他所在班级的587分历史最低分还要低。他的父母做梦都没想到,他竟然只能考出这么少的分数,心中充满了失望。
是父母赶鸭子上架要求太高吗?
并不。
自初中时期起,小凯便在物理竞赛中摘得省级荣誉,进入高一后,即便在高手如云的长郡中学,他的成绩依然名列年级前茅,稳坐前50名,无疑是“清北级”的顶尖苗子。这一评价不仅得到了小凯父母的认同,老师们也持有相同的看法。
在至关重要的高考中,小凯为众人带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一举打破了历年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02
据父母讲述,小凯曾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宝贝,他们对他的未来抱有极高的期望,然而,手机却不仅毁掉了孩子,也破坏了这个家庭。
高二时期,小凯提出想要一部手机以方便联系,理由是方便沟通。面对小凯的多次恳求,父母虽然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无法拒绝。毕竟,当时小凯的成绩依然保持在班级前列,面对这样的小小请求,他们实在难以说出拒绝的话。
小凯一拿到手机便深陷于游戏和论坛的世界,早读时间他偷偷溜进厕所玩手机,晚自习期间也不忘溜走继续玩手机,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他依旧沉迷其中,导致成绩一落千丈,排名直线下滑至600名之外。
后悔不已的父母尝试干预,想没收手机。
小凯拒绝交出手机的反抗行为异常激烈且极端,他不仅疯狂破坏家具,将卧室砸得仅剩一台空调,还剪断了父母卧室与客厅的电线,肆意糟蹋冰箱中的食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他甚至胆大到外婆家,以书写遗书的形式对父母施加威胁,此举令年迈的老人深感忧虑,于是他赶紧在夜间将孩子送回了父母的身边。
高考落幕,他并未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有任何不妥,反而整日沉迷于家中,颠倒黑白地玩着手机。面对他日益堕落的模样,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向他提出了三个选择,任他挑选其中之一。
可选择留在家中,但必须遵守家规,按时上交手机;或者去县城寻找提供食宿的暑期工作;亦或是前往长沙寻找工作以赚取更多收入,父母将承担车费以及首周的生活费用。
小凯却一个都不选,这让他的父母怒不可遏,他们立刻更换了家门密码锁,并切断了水电和网络供应,最终将他驱逐出了家门。
未曾料想,小凯并非等闲之辈,即便遭受驱逐,仍旧能巧妙地操控父母。
03
小凯找来了媒体。
在镜头前,他表现得楚楚可怜,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的悲惨境遇,严厉指责父母的无理行径,声称自己每日仅能得一餐食,夜宿家门外的楼梯间,而复读的愿望亦遭父母断然拒绝。
更为过分的是,他竟然闹到了父母工作的地方,使得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仿佛是生怕父母的名声不够受辱。
身为一个经济实力全无的学生,他一边心安理得地沉溺于父母所提供的资源,一边却又自认为受到了不公,试图亲手摧毁父母的生计,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抗议。
试问,换作哪位家长能接受这样的孩子?
众多人觉得,小凯的父母过分强调成绩,对他的管束过于严厉,自小就抑制了孩子爱嬉戏的本性,逐渐将孩子与自己的关系推向了这种境地。
但实际情况是,小凯的父母并非对成绩感到失望,他们更感到的是对小凯当前行为和品德的失望。
签署了书面承诺却未能履行,面对父母的教导采取极端的反抗态度,拥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实力却甘愿沉迷于手机游戏而沉沦。
最令人感慨的是,小凯向媒体表达了对他人父母的羡慕之情,却未曾意识到众多农村孩子同样在羡慕他的父母。
父母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不辞辛劳地往返于长沙与故乡之间,为他在两地租住房屋以陪伴学习,这一坚持便持续了五年之久。他们不仅为他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费用,还在他误入歧途时,不惜一切努力去纠正他的错误。
纵然对他心生失望,可是在他到达长沙火车站的那一刻,父母仍旧为他转去了红包,并在备注中叮嘱他“务必小心”。
这就是小凯常常感到不满的家长,同时也是众多农村孩子心生向往的家长群体,“假如我的父母曾受过教育,掌握了教育子女的观念和知识,我的成长历程就不会如此艰难,也不会如此孤立无援。”
04
舆论持续发酵后,小凯对一些信息进行了回应和“辟谣”。
他声称,他的父母并非在成绩公布之后才将他逐出家门,而是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便禁止他继续在家中居住。他自己未曾通过遗书来胁迫父母,尽管他曾撰写过遗书,但内心并无轻生的想法,亦未曾料到那封遗书会被长辈发现。
网络上有消息说,他因熬夜玩手机导致成绩有所下降,他自己也承认经常玩到深夜,不过他否认自己整晚都在玩游戏。他曾经情绪失控,砸坏了家里的一些东西,但之后也对父母表示了歉意。
归纳起来,确实存在沉迷手机的现象,确实有人写下遗书,确实有人破坏了家中的物品。
只能说是辟谣徒增寂寞之感,父母并未冤枉他分毫,但他仍旧不自觉地,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父母,而非自己。
目前,事情有了新的动态。小凯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已经在前两天回到了家中。他与母亲的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些改善。不过,他还没有与父亲进行交流。至于他未来的计划,他明确表示有意愿选择复读,并打算重新参加高考。
消除误会并非难事,绝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有意给子女增添困扰,然而,问题在于这次事件过后,小凯能否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他是否能够彻底悔改,恢复到没有手机时的状态?
我个人是持悲观态度的。
尽管他努力进行“辟谣”,却依然在竭力躲避自身存在的问题,试图淡化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特别指出,是在高考前夜,父母将他逐出家门,他内心深处依然将责任归咎于父母而非自己。
选择妥协的原因或许在于,餐厅的洗碗工工作既辛苦又劳累,且几乎无法抽空玩手机。他在复读与洗碗之间,能够明显分辨出哪一项更为轻松愉快。这也可能是父亲至今不愿与他交流的缘由。
父亲并不只看重成绩,五百多分、六百多分并非特别关键,重要的是他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成绩相比,这位充满爱心的父亲更重视儿子的品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喧嚣在舆论场上已然趋于平静,然而这个家庭内部的矛盾或许还将持续发酵。
小凯身上显露出的各种迹象,让人不禁对其是否正处于叛逆期产生强烈怀疑。一般来说,孩子们的叛逆期多在14至16岁的初中时期显现,但小凯的叛逆期似乎来得稍晚,且表现更为激烈。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只能祝愿小凯在复读前走出叛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