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之际,众多外地游客纷纷涌至长治市长子县,探访千年古迹。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正漫步于风景如画的乡村小道:沿途的山水、农田、民居、古建筑被一条条种满鲜花的乡村道路巧妙地串联起来;干净、整洁、美观的柏油路直达每家每户的门前,延伸至蔬菜强县和“青椒之乡”的田间地角;身穿橙色马甲的护路员在道路两旁忙碌着,整个县域乡村的微循环变得安宁、畅通、畅快、美丽!
“四好农村路”不仅担负着保障交通顺畅、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作用,而且寄托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深切期盼。在近年里,长子县的286个行政村庄均已铺就了沥青或水泥路面,构建起了以省级道路为支柱,县乡道路作为主要脉络,村道如细密血管般遍布的全面交通网络。这一成就使得长子县荣获了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授予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农村公路的建设不易,而要确保其良好管理、维护和运营则更为艰巨。他们通过建立机制、强化保障、优化管理,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新路径。2022年,长子县已落实三级配套资金862.1万元;2023年,该县又投入了1200万元。此外长子县自然资源局官网,县政府还对通往农村党群活动中心的76条道路进行了养护和修复工作。今年前三个季度,尽管面临预算紧张的局面,我们依然全额拨付了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1700万元资金,这一举措为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提供了稳固的资金支持。
以往在煤矿作业中,路面塌陷问题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修复处理。如今,我们已从制度层面明确了煤矿采空区塌陷路段的道路修复与养护责任,确保了责任方能够迅速被锁定并启动补偿修复工作。长子县交通运输局养护部门负责人指出,这种采空区修复的“保证制”正是他们创新管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大型煤矿开采引发的路面塌陷、地下水短缺及污染、道路严重损毁等问题,县应急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局和交通局联合举办了一次会议,并正式发布了《煤矿采空区道路损毁修复管理规范》。该规范详细阐述了县、乡、村三级在农村公路中针对煤矿采空区损毁沉降期间的修复责任和期限,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道路维护的难题。此外,该县全面推行“路长制”长子县自然资源局官网,构建了由路政员、监管员、护路员组成的层级分明、职责分明的三级路长组织架构,并设立了责任清晰、分工细致的日常养护和巡查机制,从而实现了每条道路都有专人负责养护、每一段都有人管理、每一条都有人养护的目标。
同时,设立了一套长效的养护管理制度,依据县养护中心对乡镇日常养护工作的评估和成效考核,实施先养护后补偿、以奖励代替补偿、资金统筹等策略,不断强化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确保2022年和2023年每年向乡镇发放日常养护奖励资金38.7万元,有效激发了监管员和护路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监督评估机制,把农村公路的维护和城市乡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同时列入政府每年的责任目标考核之中,对公路的日常巡查、路面的清洁、路肩的整修以及排水沟的清理等环节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发放养护补贴资金。
吴安红作为这段路途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村里的环境卫生维护者,他的工作既轻松又能带来额外的收入。在通往《黑神话:悟空》拍摄地崇庆寺的县道慈八线上,吴安红这样说道,沿线的工作人员都身兼两职,将护路和保洁工作合二为一。这种模式正是长子县推行的五种养护模式之一——“一岗双责双酬”的标准化养护方式,它将农村公路的日常维护与城乡环卫管理融为一体。保洁工作与道路守护职责的合并,使得道路安全隐患能够迅速被发现、迅速上报、迅速消除。同时,特别安排了387位沿线生活困难的群众加入养护团队,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公路的维护工作,也有效巩固和拓展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利共赢。
鉴于路政中队人手不足、隐患不易察觉、日常维护困难等情况,他们创设了“公路三员”协同管理机制,明确了路政员、监管员、护路员三者的职责分工,同时通过微信群、随手拍等渠道收集信息反馈,成功攻克了农村公路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响应迟缓等难题和痛点。推行公路养护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成功吸引了具备雄厚实力的公路施工企业参与养护项目的招投标,同时促使专业养护公司增加资金投入,投身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从而显著提升了公路养护的整体质量。
丹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