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齐倩 观察者网
路透社于8月8日的报道中提及,据多位了解内情的印度政府官员透露,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印度政府已开始对中国无人机采取行动,声称存在“安全隐患”,从而禁止了国内军事无人机制造企业使用源自中国的零部件。
然而,印度政府颁布的这项禁令确实让印度的制造商和军方陷入了困境。一位印度军用无人机供应商的负责人抱怨说,在无人机的供应链中,有高达70%的部件来自中国,这项禁令无疑会显著提升印度军用无人机的生产成本。
印度正在研发的国产军用无人机TAPAS,图自印媒
印度国防及工业领域的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安全部门高层人士对由中国生产的无人机所具备的通信功能、摄像头、无线电传输系统以及操作软件组件可能对印度情报搜集活动构成影响表示忧虑,为此,他们已下令禁止国内军用无人机生产商采用这些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路透社获取的印度官方会议记录表明,自2020年起,印度政府便对监视无人机实施了分阶段的进口管控措施,而近期,这一举措正通过军事采购招标的方式逐步推进。
在今年的二三月间,印度军方在两次关于无人机采购的会议中向潜在投标者表示印度国防部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他们不会接纳来自与印度接壤国家生产的设备或零部件。同时,一份招标文件也指出,这类子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重要军事信息的泄露,并要求供应商必须公开组件的产地信息。
印度一位高级国防部门负责人向路透社透露,那些印军方官员所说的“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实际上是对中国的委婉称呼。然而,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尽管印度政府对于“网络攻击”有所顾虑,但事实上,印度的工业已经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今年六月,印度购买了31架MQ-9型号的无人机,相关图片由路透社提供。
路透社报道指出,正当此禁令实施之时,印度正致力于军事现代化进程,力求建立自身的无人机技术实力。为此,印度在2023至2024年度的军事现代化战略中,已经拨出了1.6万亿卢比(相当于约1400亿元人民币)的预算,其中75%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内工业的发展。
印度政府及行业内的专家们忧虑,若对中国供应的零部件实施禁令,制造商不得不转向其他地区寻求零部件,这无疑会导致在本土生产军用无人机所需成本的增加。
印度“新空间”研究与技术公司,这家总部设在班加罗尔的小型无人机供应商的创始人,乔希(Sameer Joshi)指出,在无人机供应链中,高达70%的产品源自中国制造。即便他打算从波兰人那里采购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仍然有可能源自中国的进口。
乔希觉得,若替换为中国以外的零部件,费用将显著增加。他还提到,尽管部分厂商依旧选择从我国进口原材料,但他们会采取“贴牌”手段,假扮成国内产品。另外,不少公司倾向于避开军事订单,原因是项目交付时间过长,且存在无法获得订单的风险。
在考虑制造成本之外,技术上的不足也是印度军方与无人机生产商必须正视的问题。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国防部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由于印度在制造特定型号无人机方面技术不足,该国在零部件以及整个系统层面均需依赖海外厂商。
印度航空发展机构(ADE)的负责人迪利普(Y. Dilip)指出,由于发动机性能的限制,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国产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项目已至少推迟了5年。同时,ADE正在研发的隐形无人机平台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平台,均需数年才能最终完成。
印度马诺哈尔帕里卡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所的无人机专家纳兰(R.K. Narang)亦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印度亟需制定一套连贯的国家战略,以弥补技术领域的不足,并推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产品。纳兰进一步指出,印度的大型私营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印度必须承担更高的成本,以此激发国内制造业的活力。
今日,我在我国采购了设备,然而,若我选择在印度进行生产,成本将相应增加达半数之多。纳兰如是说。
其实,印度军方面临的窘境,并不只限于无人机。
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倡导下,2017年,印度政府正式颁布了《政府采购(优先支持印度制造)条例》,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内的制造业水平。随后,为了推动印度国内防务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印度国防部在2020年8月、2021年6月以及2022年4月,接连三次发布了新的“本土优先”国防产品目录,并对其进行了扩充。
彭博社去年9月的一篇报道指出,一些印度官员发现,尽管政府实施了“进口禁令”,然而国内国防生产力的不足问题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再加上来自中巴两国边境威胁的加剧,印度军方正面临武器供应的严重短缺。这些官员进一步表示,如果涉及关键武器装备的“进口禁令”继续实施,那么到了2026年,印度将面临直升机数量的严重不足;而到了2030年,印度将面临数百架战斗机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