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华为的质量规范,某些车企的产品甚至无法满足发货条件,我们绝不能因追求低廉成本而损害产品质量。进入五月底,余承东先生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表现卓越,他对于当前汽车行业的形势进行了深刻且尖锐的剖析。
华为虽不涉足汽车制造,但其子品牌“界”系列亦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问界品牌,其地位几乎等同于亲生之子。此前,华为与某知名厂商的合作引发了争议,华为的介入被认为过于深入,进而引发了交付难题。
而问界就属于那个失去灵魂,被迫成为赚钱工具的一家车企
然而这并非关键,今日所讨论的主题与此关联性并不显著。不久前,中保研对外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简称C-IASI)的碰撞试验成绩。具体来说:
2022款两驱舒适版车型的耐撞性与维修成本效益得分仅为M级(一般水平),但其在车内乘客安全、车外行人安全以及车辆辅助安全三大关键领域,以及这些领域下的具体测试项目,均获得了G级(优秀)的评价。
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25%偏置碰撞测试中问界M7的A柱出现的显著弯曲现象。有网民指出,在观看中保研发布的碰撞测试视频后,发现车辆在正侧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A柱出现了明显的弯曲。这一现象与中保研所评定的G级评价似乎存在出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若调查结果显示测试存在造假,对问界品牌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下图)
A柱的所在位置清晰可见,它承担着支撑车顶的重任。一旦A柱出现弯曲,驾驶舱的生存空间便会受到严重挤压,这对车内人员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简直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然而,很快就有博主站出来进行说明,指出A柱并非不能弯曲,关键在于其变形后是否会对乘员舱造成影响。如果这种变形是“可控的”,那么它就是一种吸收能量的方法。
这种解释显得有些牵强,若是如此,同等级别的其他企业并未遭遇此类现象。然而,我们也期待企业对于测试结果能给出相应的反馈。
问界M7在车身框架上使用了高强度热成型钢,这种钢材的强度上限可达1500 Mpa。此外,该车型还配备了八个安全气囊。然而,这实际上是由赛力斯(前小康股份)与华为共同研发的全新车型。许多网友纷纷提及东风对问界M7的“魔改”之举,毕竟它是基于东风风光ix7进行改进的。这种合作关系对问界M7的整车设计和安全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于A柱弯曲是否构成问题,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然而,M7近期接连发生数起安全事故,这或许会让测试重新启动。但需注意的是,中保研的测试并非每年对所有车型进行,若要重新进行测试,则需耗费资源,因此可能性并不高。
问界M7的安全性能究竟怎样,我认为单凭一次测试并不能得出结论。然而,对于一款售价30万元的车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不应该的。如果问界M7是华为旗下的产品,你会因为品牌因素而考虑购买它吗?